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锌”相关记录587条 . 查询时间(0.187 秒)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锌碘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材料 高能 电池
2024/12/21
2024年11月29日,材料学院马明国教授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锌碘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一区,影响因子24.4)以“A MXene Modulator Enabled High-Loading Iodine Composite Cathode for Stable and High-Energy-Density Zn-I2 Batter...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双连续相电解液用于超低温水系锌离子电池(图)
电解 低温 离子电池
2024/11/8
2024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组群)陈忠伟院士、窦浩桢副研究员团队在超低温水系锌离子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双连续相电解液的概念,系统研究了电解液中水相-有机相连续互穿的纳米结构,架起了分子尺度溶剂化壳与宏观电池性能之间的桥梁,由其组装的电池展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和优异的低温性能。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叶面喷施锌硒降低水稻镉转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污染 细胞 活性
2024/11/13
水稻镉污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叶面喷施技术可以缓解水稻中的镉污染。当前对喷施单一调理剂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复合调理剂的应用及降镉机制仍缺乏、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与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这些能源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使得大规模电网储能系统在其并网运行的“削峰填谷”中变得至关重要。由于锌金属的高理论比容量(820 mA h g-1、5855 mA h cm-3)和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 SHE),可充电水系锌金属电池(AZMBs)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较低的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增强界面静电吸附实现无枝晶锌负极(图)
静电 电极 腐蚀
2024/8/20
2024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金属负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强了电极界面对锌离子的吸附,实现了高Zn(002)取向的无枝晶锌负极。此外,团队提出了以电极/电解液界面处静电吸附强度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初步筛选标准。
基于水系电解液的低温锌金属电池(LT-ZIBs)因其丰富的天然锌资源和低廉的成本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设计正极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普鲁士蓝,可获得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锌金属电池。然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极/电解液界面处大的去溶剂化能垒及缓慢的扩散动力学导致其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远不能令人满意。基于此,结合合作团队前期在电子结构调控界面层,降低势垒提升载流子传输动力学,增强金属二次电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新进展(图)
薄膜 太阳能电池 结晶
2024/7/22
铜锌锡硫硒Cu2ZnSn(S, Se)4(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凭借其光吸收材料组成元素储备丰富、无毒、热力学稳定,以及与当前薄膜光伏产业高度兼容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热点。在低成本溶液法基础上探索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路径是当前该方向的研究重点。
水系锌金属电池(AZMBs)作为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因其高比容量(820 mAh g-1)和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 SHE)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析氢反应(HER)、锌腐蚀以及锌枝晶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系锌电池的性能,尤其在低温工作环境下应用仍面临极大挑战。从本质上讲,上述问题来源于锌离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无序行为,包括高的[Zn(H2O)6]2+脱溶能垒和缓慢...
2024年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电解液中水含量对正负极界面动力学和可逆性的影响,发现通过适当的调控电解液中的水含量,可以打破锌离子电池中高容量和长寿命难以兼得的限制,进而同时实现锌离子电池的高容量和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