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烯酮”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061 秒)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利:马鞭草烯酮趋避剂的用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专利 马鞭草 烯酮 趋避剂
2024/6/14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香蕉植保素苯基非那烯酮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图)
生物合成 基因 天然产物
2024/11/28
香蕉枯萎病严重影响香蕉产量,苯基非那烯酮(PhPN)是香蕉的内源植保素,对香蕉抗病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鉴定出PhPN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酶基因,可为香蕉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然而,PhPN下游合成途径,特别是PhPN甲基化修饰过程未知。鉴于香蕉中PhPN含量较低,不利于PhPN合成基因挖掘,天然产物化学中心天然产物化学项目组与德国马普化学生态所前期合作研究,从香蕉野生近缘植物中筛选到我国特有...
2016年8月13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凹土高层论坛”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合作企业江苏神力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盱眙举办了凹凸棒石玉米赤霉烯酮吸附剂新产品发布会,标志着该产品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
手性的顺式氢化苯并呋喃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对环己二烯酮催化的不对称去对称化反应是构建这个骨架最直接和高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主要通过有机催化的分子内的Stetter反应和分子内的Rauhut-Currier反应来实现,但均具有较大的底物局限性。
建立了粮食及其制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物质(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84%(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提取,通过ENVI-Carb石墨化炭黑(GCB)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用6 mL二氯甲烷-甲醇(7:3, v/v)溶液洗脱,采用UPLC-MS/MS进行测定。在ACQ...
四种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硫代缩酮类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光谱研究
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硫代缩酮 电化学 光谱 自组装膜
2009/11/16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CV)、UV-Vis、交流阻抗(E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4种α-羰基二硫缩烯酮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和光谱性质及其在金电极上的自组装膜行为, 根据循环伏安数据计算了此类化合物在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溶剂化效应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CN的反应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
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 HCN 导体极化连续模型 溶剂化效应
2009/11/13
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 采用导体极化连续模型研究了溶剂化效应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CN反应生成主要产物b类酸的反应机理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溶剂中的反应机理与在气相中的反应机理一致. 溶剂化效应使反应路径中各驻点的自由能降低, 稳定化了各物质. 溶液中的活化自由能与气相相比也有所降低, 反应更容易发生, 其中CC进攻方式的活化自由能降低得更多.
β-环糊精-双二茂铁基烯酮包合物的特征及微环境效应研究
双二茂铁基烯酮(DFE) β-CD 超分子包合物
2009/10/30
采用固相研磨法首次制备了β-CD-双二茂铁基烯酮(DFE)超分子包合物。 运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证明两者形成了摩尔比为2∶3(DFE∶β-CD)的包合物,并且求得包合平衡常数K为1.48×1015 (L4·mol-4)。 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同时,从微环境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对DFE包合前后的UV光谱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对DFE和包合物的影响特征。 结果表明溶液中微环境的不同对...
大米及玉米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液相色-串联质谱测定
环己烯酮 除草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009/10/20
建立了大米和玉米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吡喃草酮,禾草灭,噻草酮,苯草酮,稀禾定和烯草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样品制备后,采用乙腈进行提取,经C18和Envi-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采用LC-MS/MS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在1~100 μg•L-1范围内,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官能化二硫缩烯酮的选择性α-溴代反应
官能化二硫缩烯酮 溴化铜 α-溴代反应
2010/4/19
发展了一种适用范围广、高效且高选择性的官能化二硫缩烯酮的α-溴代反应. 在少量水存在下, 在四氢呋喃溶液中, 以溴化铜为溴代试剂, 经由官能化二硫缩烯酮(1)的α-溴代反应制备了结构多样的α-溴代二硫缩烯酮(2).
2-(2-甲基烯丙基)-3-(3-甲基-1,2-丁二烯基)环己-2-烯酮重排生成八元环化合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1,5]氢迁移 溶剂效应 [2+2]环加成
2008/12/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研究了2-(2-甲基丙烯基)-3-(3-甲基-1,2-丁二烯基)环己-2-烯酮重排生成八元环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反应机理. 考虑了两条可能的反应途径: 途径1包含5个过程, 途径2包含两个过程. 从能量上看, 两条途径的决定速度步均是[1,5]氢迁移. 采用自洽反应场极化连续模型(PCM模型)和极化导体模型(CPCM模型)研究了反应体系在甲苯溶液中的...
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氢氰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 氢氰酸 反应机理 互变异构化
2008/11/17
在MP2/6-311+G**// 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 讨论了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和氢氰酸(HCN)的反应机理, 得到了1个络合物, 2个中间体, 13个过渡态和8个产物. 计算结果表明, 反应存在两种进攻方式, 分别是HCN进攻CO双键和CC双键, 这两种进攻方式分别包含两种反应路径. 产物之间存在同型和异型的互变异构形式, 反应过程中得到的b类酸是最稳定的产物.
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α碳原子的酰化反应
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 酰氯 酰化 α-乙酰基-α-酰基二硫缩烯酮
2008/9/9
进行了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与酰氯的酰化反应. 以干燥的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四氯化钛催化下, α-乙酰基环二硫缩烯酮(1)可与脂肪及芳酰氯(2)反应, 在化合物1的α-碳原子上发生酰化反应, 以较高的产率生成各种α-乙酰基-α-酰基二硫缩烯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