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酶”相关记录3363条 . 查询时间(0.584 秒)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揭示病毒重塑宿主泛素连接酶促进病毒感染致病新机制(图)
病毒 酶 药物
2024/10/10
裂谷热病毒是蚊媒传播的致病性人畜共患病毒,对牛、羊等多种家畜可造成致死性的感染。裂谷热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脑炎和出血热等临床症状,且重症感染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人用疫苗以及具有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裂谷热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列为亟待开展研究的病原体。然而,裂谷热病毒感染致病的关键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针对裂谷热病毒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合作开发抗实体肿瘤的DNA甲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双效抑制剂(图)
肿瘤 甲基转移酶 蛋白
2024/10/14
2024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孔祥谦研究员与山东大学药学院侯旭奔副教授团队合作,以“Development of a First-in-Class DNMT1/HDAC Inhibitor with Improved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Potentiated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
天津工业生物所在α-羟甲基酮类化合物的酶促合成及转化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酶 合成 应用 药物分子
2024/8/11
α-羟甲基酮及手性1,2-二醇类化合物是很多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利用生物催化剂ThDP依赖型酶,可以从甲醛和其它简单的醛出发,通过分子间C-C键连接反应合成α-羟甲基酮,但其实际应用仍有几大挑战:自偶姻副产物的生成、底物浓度低、甲醛需高度过量。
2024年6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线发表题为“Re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的临床试验结果。
5'-三磷酸(5'-PPP)RNA被认为是一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能够被模式识别受体RIG-I所识别,并引发宿主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实际上,每秒钟哺乳动物细胞内会产生数百万个5'-PPP修饰的转录本。其中一些转录本,特别是由RNA聚合酶III介导的转录本,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并保持为5'-PPP,具有潜在激活RIG-I的能力。细胞是如何在保持足够的敏感性以快速检测到...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与华盛顿大学Miqin Zhang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文楚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通过结构工程化开发了具有双重酶活性的磁铁矿纳米酶(MNZs),并证明了其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结构依赖性行为。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西南大学团队揭示假托品酯化的酶学机制(图)
生物碱 酶 麻醉镇痛
2024/8/6
茄科植物托品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抗胆碱药物的重要来源。在临床上,TAs广泛用于麻醉镇痛、止咳平喘、舒缓胃肠不适、治疗晕动症、缓解近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剔佫酰假托品(3β-tigloyloxytropane)又名托品林或剔佫列定(tigloidine),是茄科药用植物颠茄(Atropa belladonna)产生的一种假托品衍生的生物碱,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等神经...
2024年4月22日,武汉大学药学院王隆飞教授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朱斌、北京大学刘小云、牛津大学吴迪团队合作在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Phage defense system CBASS is regulated by a prokaryotic E2 enzyme that imitates the ubiquitin pathway”的研究论文。
干眼治疗新路径!复旦团队研发纳米酶“刷”掉过量眼表活性氧(图)
干眼症 纳米酶 活性氧
2024/4/9
2024年4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获悉,近日,该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李贵生教授团队携手合作,在国际材料学顶尖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封面论文“Engineering Ultra-Small Cer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zymes for...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关于喜树碱C-9位后修饰酶的研究取得进展(图)
植物 喜树碱 肿瘤活性
2024/4/8
喜树碱是一类单萜吲哚生物碱,存在于喜树、青脆枝和短小蛇根草等植物中。喜树碱可以选择性地结合DNA拓扑异构酶I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喜树碱类似物的化学半合成和全合成,并积累了喜树碱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数据。例如,在喜树碱C-9位或C-10位引入羟基、硝基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可提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和水溶性。在自然界中,其他C-9位修饰的喜树碱类似物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C-9...
广州健康院揭示乙酰转移酶HBO1调控中内胚层分化新机制(图)
乙酰转移酶 胚层分化 胚胎 细胞
2024/5/22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发表了题为“HBO1 determines SMAD action in pluripotency and mesendoderm specification”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乙酰转移酶HBO1在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及中内胚层谱系特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纳米酶模拟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催化治疗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纳米酶 细胞 催化治疗 肿瘤
2024/4/21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鉴于纳米酶的独特性,及其比天然酶稳定、可控、多功能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如今纳米酶已发展成为新兴交叉学科,其应用研究也从体外诊断发展到体内催化治疗。
脂质稳态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失调。器官间的串扰对于维持系统稳态至关重要,系统稳态依赖于信号网络的调节和多个器官之间的通信。由于人类和黑腹果蝇之间的脂质代谢途径高度保守,黑腹果蝇是研究人类代谢疾病(如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有用模型。昆虫的脂肪体既是代谢器官,也是储存器官,与脊椎动物的肝脏和/或脂肪组织相当。因此,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果蝇的整体能量稳态非常重要。
2024年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草食动物细菌病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EMBO Reports发表了题为DDX5 inhibits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m6A levels of TLR2/4 transcripts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RNA解螺旋酶DDX5通过mRNA m6A修饰调控TLR2/...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 DED),又称干性角膜结膜炎,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或泪液液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眼部不适和眼表面损害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干眼症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是干眼症发病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一种生理性反应,通常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和渗出。角膜血管生成是指角膜表面血管的异常增生,通常与炎症和其他疾病有关。炎症可以刺激角膜血管生成,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