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染色”相关记录2894条 . 查询时间(0.09 秒)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发表藏羚首个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图)
染色体 基因 遗传
2024/11/14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世居青藏高原的典型反刍动物,平均分布海拔3,250-5,500 m,属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藏羚属(Pantholops),是藏羚属唯一物种。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猖獗的非法盗猎使藏羚的种群数量下降了约90%,2000年被IUCN红色濒危物种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经过30多年的保护,藏羚的种群数量恢复...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发布粗叶榕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
植物 染色体 基因
2024/11/25
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又称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的药食同源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其根部为浅黄色,有香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黄酮类、苯丙素类和多糖等,这些成分在植物的抗病能力、适应环境变化以及药用价值上都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对粗叶榕的基因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其特定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方面。尽管已有部分关于粗叶榕基因组的初步研究报告,但这...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发表中肋骨条藻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图)
基因 生态系统 水产养殖
2024/11/8
2024年1月1日,藻类学期刊Algal Research刊发海洋所在硅藻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这是在成功构建海洋优势浮游植物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和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后完成的第三个骨条藻属物种的参考基因组。
中国科大在评估染色体外环状DNA检测方法取得进展(图)
评估 染色体 检测
2024/12/4
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hodologies for detecting 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系统性评估了7种在测序数据中鉴定eccDNA的分析算法及7种不同实验建库方法的性能和差异。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撰写衰老相关染色质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邀综述(图)
染色质 基因 神经
2024/10/17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人口老龄化挑战之际,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层面的多维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衰老不仅是组织、器官以及个体衰老的重要标志和关键驱动力,同时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细胞衰老伴随着细胞生长停滞和功能退行,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组稳定性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天敌昆虫蠋蝽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图)
蠋蝽 染色体 基因组
2024/11/28
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生物显微镜)(图)
中南大学 湘雅医学院 生物显微镜
2024/8/23
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生物显微镜),规格:1.标配四根固态激光器,包括488nm、640nm、405nm、561nm,激光器的功率可调,同时激发22色荧光,以及前向角FSC和例向,S5C信号;2.喷嘴:70μm、85μm、100μm、l30μm各l套;3.细胞分选收集支架:含2路、4路和6路分选各1套,生产厂家:美国Becton&Dickinson(BD)公司,型号:BDFACSymphonyTMS...
研究揭示染色质结构和折叠机制
染色质结构 真核生物 基因
2024/8/2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连接组蛋白H5介导的核小体结合和染色质折叠和高级结构形成机制。相关论文近期发表于《细胞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连接组蛋白H5介导的核小体结合与染色质折叠和高级结构形成机制(图)
蛋白 结构 细胞
2024/8/21
2024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linker histone H5–nucleosome binding and chromatin fiber comp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由连接组蛋白H5折叠十二个核小体形成的染色质颗粒3.6埃分辨率的冷冻电...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揭示鲇属鱼类性染色体早期演化历程(图)
染色体 基因 水生生物
2024/8/19
性别是真核生物的共源性状,也是生命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多数脊椎动物的性别受性染色体调控,而性染色体通常由常染色体获得性别决定基因而起源。独立的起源和性染色体的转换致使性染色体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易变性。模式哺乳动物中的X和Y性染色体以及鸟类中的Z和W性染色体解析得较为透彻,但这些异形染色体拥有久远的演化历史,很难追溯性染色体早期阶段演化过程。因此,在一些非模式鱼类中,形成时间较晚的同形性染色体为阐明...
2024年8月8日,《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潘玮华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云教授课题组、海南大学陈飞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题为 “CentIER: accurate centromere identification for plant genome”。该研究开发了一个着丝...
2024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linker histone H5–nucleosome binding and chromatin fiber comp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由连接组蛋白H5折叠十二个核小体形成的染色质颗粒3.6埃(Å)...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遗传育种课题组构建菠菜泛基因组揭示了结构变异在性染色体进化和菠菜驯化中的作用(图)
菠菜 遗传育种 基因组 结构变异 性染色体 驯化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4/1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植物异染色质染色中心形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染色质 细胞
2024/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070651、31822028 、91940306)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孙前文团队揭示了植物异染色质染色中心形成的分子及进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进化的异染色质凝聚可调控植物中染色中心的形成和转座子沉默(Evolutional heterochromatin condensation delineates chromocenter formation and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