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SID-1”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6/4/202464152610813.png)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SID-1介导系统性RNA干扰的结构基础和核酸转运机制(图)
介导系统 结构 核酸
2024/6/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启动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的保守过程,被广泛用作基因功能研究,潜在RNA治疗和农业害虫防治的重要工具。RNAi最初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中发现的,随后研究表明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真菌和后生动物中。有趣的是,C. ele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16/202311168410894.jpg)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哺乳动物SID-1跨膜家族蛋白低pH核酸转运的潜在分子机制(图)
哺乳动物 家族蛋白 核酸 分子机制
2023/11/16
如今,RNA干扰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调控人类基因的表达。动植物存在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croRNA(miRNA),能够通过RNAi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科研人员在线虫系统性RNAi的研究中发现,跨膜蛋白SID-1(systemic RNA interference defective protein 1)在介导外源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20/20231120115826559.jpg)
2006年,美国科学家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研究工作,同时也揭开了RNA干扰机制的崭新篇章。如今,RNA干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调控人类基因的表达。在动植物中存在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croRNA(miRNA),它们能通过RNAi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5/6/202456154112507.jp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87/11/2018711132232747.png)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STS中心成功举办“负责任创新(RRI)与可持续创新(SID)研讨会”(图)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STS中心 负责任创新 RRI 与可持续创新 SID 研讨会
2018/7/11
2018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功举办了“负责任创新与可持续创新:永续发展的新思考”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Perm National Polytechnic University,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植物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中央党校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等14位国内外学者畅谈负责任创新与可持续创新。会议持续了一...
福州大学严群教授当选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SID Fellow)
福州大学 严群教授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 会士
2017/6/21
2017年1月12日,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理事会审议并全票通过,福州大学严群教授当选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SID Fellow)。据悉,SID Fellow是SID理事会根据SID荣誉与奖励委员会的推荐授予极少数信息显示领域最杰出专家学者的荣誉称号,获得这一荣誉的是全球范围内在信息显示领域被广泛公认的、为信息显示技术的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严群教授以他对等离子显示器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发明了钙镁...
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教授当选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SID Fellow)
东南大学 副校长 教授 当选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
2013/1/30
2013年1月12日,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理事会审议并全票通过,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教授当选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SID Fellow)。
利用色散法研究了在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时弹性波在一维半无限周期声子晶体中的传输特性。结果发现当弹性波大于全反射角入射一维半无限周期声子晶体时出现了两级全反射隧穿导带;并得出了全反射隧穿导带随入射角和周期厚度的响应曲线,分析可知:导带的频率中心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加,随周期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导带的频率宽度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随周期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利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推导了SiH(SiD,SiT)分子基态的电子态和合理的离解极限.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法,应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6-311g(df,2pd)方法对SiH,SiD,SiT的基态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并使用该方法和基组对SiH(SiD,SiT)分子的基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了Murrel-Sorbie势能函数,得到了该态的完整...
利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推导了SiH(SiD,SiT)分子基态的电子态和合理的离解极限.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法,应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6-311g(df,2pd)方法对SiH,SiD,SiT的基态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并使用该方法和基组对SiH(SiD,SiT)分子的基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了Murrel-Sorbie势能函数,得到了该态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