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理学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2.43 秒)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镇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鱼类黏膜在抵抗病原感染以及与共生微生物免疫互作的研究。正常的微生物群有助于鱼类健康,微生物群落的紊乱可能导致黏膜免疫功能失调,产生继发性感染和疾病 (Yu, 2021)。该实验室前期以虹鳟为模型,解析了黏膜免疫(免疫球蛋白)在维持宿主黏膜共生微生物稳态中发挥重要功能 (Xu, 2020; Kong, 2022)。近期,徐镇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鱼类黏膜免疫与...
2023年12月5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照博和王皞鹏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 上发表了题为“Murine Trophoblast Organoids as a Model for Trophoblast Development and CRISPR-Cas9 Screening”的文章,首次构建了可由小鼠滋养层干细胞或胎盘衍生的小鼠滋养层类器官,在体外高度重现了小鼠...
2023年11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孙少琛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Arf1GTPase regulates Golgi-dependent G2/M transition and spindle organization in oocyte meios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小GTP酶Arf1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对减数分裂恢复(G2/M转换)以及纺锤体组装的重...
2023年8月11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德华教授受邀做题为“中国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在随后的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上,王德华教授当选为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鲸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环境中。水中导热速率是空气中的25倍,因此与陆生动物相比,鲸类动物在调节体温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这些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进化出一套独特的适应能力——特化的皮下脂肪层(Blubber),如同智能的保暖外套,在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生是动植物体内替换或恢复受损或缺失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身体部位以实现其全部功能的自然过程。动物成体再生程序包括炎症反应、伤口修复、细胞增殖和缺失结构的替代。尽管再生在一些动物中常见,但在某些脊椎动物中再生却受到较多限制或者根本不可能。在再生能力有限的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中,伤口修复通常以纤维化疤痕的形成而告终,随后不再再生。在再生能力较强的动物中,伤口修复和再生联系一起,但这两个过程之间...
杏仁核或类似杏仁核的结构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的大脑中,在生存和繁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杏仁核的细胞结构及其进化机制仍未明确。浙江大学等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该论文于近日发表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题为:Molecular and cellular evolution of the amygdala across species analyze...
细胞与环境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已被认为是调节细胞行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细胞和生物材料之间的共价作用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还未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之间的共价作用实现人脊髓组织工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题为:Spinal cord tissue engineering via covalent interactio...
2022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潘胜凯博士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作了题为“猎隼上高原之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刘江教授主持,学院师生近50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报告会。潘胜凯博士围绕极端环境适应这一主题,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猎隼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他利用基因组、三维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结合体型与羽色等形态学数据,阐明了猎隼快速拓殖青藏高原的过程。发现了由北极姊妹种矛隼渗入的2个低温适...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卜贵鲜副教授带领的“动物应激与繁殖生理团队”继2022年8月在医学大类二区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发表题为“Corticosterone triggers anti-proliferative and apoptotic effects, and downregulates the ACVR1-SMAD1-ID3 casc...
近日,家禽学领域TOP期刊Poultry Science在线刊发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孟风艳老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Characterization of spexin (SPX) in chickens: molecular cloning, functional analysis, tissue expression and its involvement in appetite regu...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象征,是高海拔地区不可替代的畜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约95%的家牦牛(Bos grunniens)和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Bos mutus)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高寒牧区及无人区。经长期自然选择,牦牛被毛、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发生了适应性进化,以应对高寒、缺氧、强紫外、营养缺乏等极端环境。目前,由于参考...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团队与四川甘孜州雅江县林业与草原局、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以四川西部高原雅江县的野生猕猴群体(海拔3,500 m以上)为对象,历时三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系统收集了猴群的食物组成、活动时间分配等数据;通过分析食物资源和气候因子对猕猴觅食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川西高原猕猴对高海拔环境中食物短缺和季节波动的适应策略。
两栖动物作为从水中向陆地的过渡物种,在陆地环境中维持水的平衡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两栖动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通过协调包括皮肤、膀胱和肾脏在内的参与水盐平衡和渗透调节的器官,加强水的吸收和储存,减少蒸发。然而,很少有人研究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在调节体表水分平衡中的生理功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