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实测天体物理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1.359 秒)
科研人员利用LAMOST数据发布目前最大时域多星光谱星表(图)
郭守敬望远镜 LAMOST数据 最大时域 多星光谱星表
2023/1/12
毫秒脉冲星PSRJ0621+1002的单脉冲研究取得进展(图)
毫秒 脉冲星PSRJ0621+1002 单脉冲
2023/1/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对历史上第一个X射线黑洞双星系统作出更精确测量(图)
X射线 黑洞 双星系统 精确测量
2021/3/3
国际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和《天体物理学报》(Astrophysical Journal)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Cygnus 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牵头)的三个团队分别独立对黑洞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了最为精确的测量和限制,发现此系统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且其自...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近地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图)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新发现 小行星 接近地球
2020/11/18
2020年11月8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近地小行星2020 VA1,该小行星为一个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预计将在2020年11月20日飞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于北京时间2020年11月6日20时57分03秒新发现的小行星,发现时该目标亮度19.9等,视运动速度达到惊人的1.04度/天,计算表明它为近地小行...
三峡大学理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取得两项国际重要研究成果(图)
三峡大学理学院 天文与空间科学 天体物理
2019/11/15
由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克思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欧空局Gaia卫星的巡天数据对太阳邻域的双星开展了系统研究。近日,团队成员在这方面取得了两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两项成果分别被国际权威天文期刊《天体物理期刊增刊》和《皇家天文学会月报》正式接受发表(arXiv:1909.04765, 1906.10128)。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付建宁团队主导的LAMOST-Kepler项目五年巡天观测星表正式发布(图)
北京师范大学 天文系 教授 付建宁 LAMOST-Kepler项目 巡天观测星表
2018/11/1
近日,以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付建宁团队为主要作者的国际合作项目—LAMOST-Kepler项目获取的最新星表正式刊发在国际天文学重要期刊《天体物理学增刊》上。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于2009年5月发射的高精度连续测光卫星,旨在通过行星凌日的方法探测类地行星,同时也为恒星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精度测光数据。利用其对首要观测天区——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105平方度天区为期四年的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爱思唯尔 2017年 中国高被引 学者榜单 物理学 天文学 理学
2018/1/27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24门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武汉大学 24门 全国第二 哲学 医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2018/2/2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国家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共建天文系成立大会成功举行(图)
国家天文台 西华师范大学 天文系 举行
2016/10/12
2016年9月30日,国家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共建天文系和国家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成立大会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成功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熊大闰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崔向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董国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纪委书记石硕,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纪委书记毛瑞...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主持研制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通过验收(图)
多功能 天文 经纬仪
2012/8/14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主持,南京耐尔思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和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参与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样机研制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该项目得到了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市科技局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南极AST3巡天控制和数据系统方案评估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
AST3巡天控制 南极天文项目 CCD实验室
2011/12/31
2011年6月9日上午,“南极AST3巡天控制和数据系统方案评估会”在国家天文台A508会议室举行。评估会议由周旭研究员主持,来自基金委、国家天文台、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十名专家参加了本次评估会议。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的领导及与项目有关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南极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研讨会在浙江召开
南极天文科考 智能支撑平台 天文光学
2011/12/31
2011年5月8日至11日,南极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研讨会在浙江遂昌召开。参加会议的项目组成员有冯珑珑、朱镇熹、魏海坤、金龙、黄允凯、王炎、刘西陲等专家共19人。 研讨会上,冯珑珑研究员肯定了我国首台南极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从设计、研制与安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未来南极天文科考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下一代支撑平台的整体要求。魏海坤教授介绍了首台支撑平台在南极安装与调试运行情况。
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总结大会在京召开(图)
极地科研考察 国家海洋局 国际极地年
2011/12/31
2011年4月8日,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出席作重要讲话,并宣布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结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介绍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背景及总体完成情况。总结大会由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海洋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