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精细化学工程 >>> 表面活性剂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表面活性剂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2.121 秒)
氯自由基(Cl·)作为大气中高活性氧化剂,在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传统认知认为,硝酰氯(ClNO2)光解是沿海及内陆地区Cl·的主要来源,且这种贡献主要集中在清晨时段。然而,最新观测证据表明,氯气(Cl2)光解已成为日间Cl·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午后时段表现出显著贡献。尽管关于Cl2来源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生成与消耗过程的关键驱动因素仍不明确,制约了对C...
2025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研究团队联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在国际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题为“Enhance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marginal seas through bacterial transform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D/L-氨基酸示踪,发现边缘海活性有机碳可通过细菌...
2025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院士团队在自噬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促进受损溶酶体修复的分子机制。该发现为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篇题为"The autophagy protein ATG-9 regulates lysosome function and integrity"的文章于2025年4月...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员和孔祥谦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题为"DNMT1 inhibition reprograms T cells to NK-like cells with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A甲基转移酶DNMT1通过表观遗传与蛋白质互作双重机制维持T细胞身份的关键...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NTB)广泛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为药食同源的野生植物,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药用价值。唐古特白刺化学成分和相关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73857、82373792)等资助下,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阳怀宇教授、张乾森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郭江涛研究员等团队合作,在离子通道新型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小分子以非阻断机制抑制KCNQ通道(Small molecule inhibits KCNQ channels with a non-blocking mechanism)”为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在甲醇重整制氢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成果以“Optimizing selectivity via steering dominant reaction mechanisms in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2025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燕团队在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FTNs)整类非靶向筛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开发出全面的非靶向筛查策略。这一策略通过结合特征性碎片数据库和计算机辅助程序,使筛查覆盖度可达约1.25×1015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提升了对已知与未知的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测能力。
生物质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已成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由农业过剩资源、废弃物等可再生原料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技术路线,正逐步完善现代化工业的原料供应链。作为典型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糠醛、5-羟甲基糠醛可以通过可控开环合成C5-C6链式多元醇,进而用于聚酯、表面活性剂、增塑剂、树脂等领域(如图1)。
2025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为善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文莹团队合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论文,题为“A rational multi-target combination strategy for synergistic improvement of non-ribosomal peptide production”。该研究提...
尿素,目前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氮肥之一。实际农业生产中,尿素经土壤胞外脲酶水解成铵的进程极短,导致其利用率较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脲酶抑制剂,能够通过竞争活性位点抑制土壤脲酶活性,达到显著提升尿素利用率、降低环境危害的目的,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均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先前的研究大多仅关注土壤胞外脲酶,作为土壤胞外脲酶最主要的来源,土壤胞内脲酶对脲酶抑制剂的响应尚未可知。另外,作...
尿素氧化反应是环境氨氮废水处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光电化学水裂解制氢中广受关注的阳极半反应。高效的尿素-亚硝酸盐转化有助于实现人工氮循环的闭环,建立可持续的氮经济。然而,当前光电催化尿素分解研究中往往面临着缓慢的碳−氮键解离动力学与低产物选择性等问题。
《自然》杂志2月12日刊发了一项颠覆性催化技术突破: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例兼具超高活性与超长稳定性的甲醇-水重整制氢催化剂。该研究通过独创的稀土氧化物"纳米防护盾"技术,将铂基催化剂的持续工作时间提升至1000小时以上,催化转化数(TON)突破1500万次大关,为氢能规模化应用扫除关键障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325307、52273188)等资助支持下,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李耀文教授团队突破了从薄膜活性层到厚膜活性层转换过程中电池效率损失的局限性,为高通量印刷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调控结晶顺序实现20.82%效率且具备高活性层膜厚容忍度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20.82% efficien...
甾体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生物活性的调控与提升主要依赖于羟基化反应。然而,由于甾体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其分子内C-H键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羟化一直是化学合成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2025年来,P450酶因其在甾体类化合物羟基化方面展现出的潜力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但其活性高度依赖于价格高昂的辅因子NAD(P)H以及氧化还原伴侣为羟基化过程提供电子,这严重限制了P450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