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29811条 . 查询时间(2.348 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楸树基因家族分析发现关键低温响应基因C3H24、C3H58(图)
基因 分析 低温
2024/12/20
楸树(Catalpa bungei),紫葳科梓属,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开展低温响应机制研究挖掘关键基因是培育抗寒楸树品种的基础。本研究对楸树的C3H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共鉴定出61个C3H家族基因,基因表达分析发现CbuC3H24和CbuC3H58这两个基因显著响应低温胁迫诱导。WGCNA分析发现CBF2/3、MPK6、AZF3等基因与CbuC3H24、CbuC3H5...
北京林业大学草学院科研团队在高寒草地菌根真菌生态功能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图)
真菌 生态 群落
2024/12/20
草业与草原学院科研团队围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关键土壤微生物功能群-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变化及生态功能,通过围封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探索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的机制,2024年12月19日取得的新进展分别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Plant and Soil》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元宝枫古树嫁接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图)
天然 遗传 资源
2024/12/20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无患子科槭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集油用、药用、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珍贵树种。我国天然林内分布大量元宝枫古树,是非常优良的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科研价值。如何利用嫁接技术快速扩繁元宝枫古树优异种质,不仅对利用古树优异种质选育元宝枫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护元宝枫古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图)
细菌 代谢 细胞
2024/12/20
蓝细菌作为光能驱动的合成生物学重要底盘细胞,是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重要微生物。蓝细菌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产品。生物钟通过调控蓝细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基因表达、重要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分布及固氮固碳等生化过程,影响蓝细菌作为光驱生物合成细胞工厂的开发效率。因此,研究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研究探明土壤食物网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的生物学机制(图)
土壤 生态系统 群落
2024/12/20
秸秆的有效管理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壤食物网由土壤微生物、小型土壤动物和中型土壤动物组成,对秸秆分解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秸秆还田方式可以影响秸秆的分解途径以及改变土壤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的结构组成。目前,针对土壤食物网内多个营养类群的网络互作关系及其对秸秆分解的协同调控作用缺乏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生物“迁徙淘汰”病毒新机制(图)
病毒 细菌 群体
2024/12/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对大肠杆菌以及一种可以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运动规律展开研究,发现宿主细菌特定的运动可能抑制病毒传播。2024年12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草人工智能与可视化创新团队在AI助力森林精准经营领域取得新突破
人工智能 森林 生态系统
2024/12/20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优化调控森林空间结构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森林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驱动森林精准经营和智能决策发展新模式。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科研团队在新疆沙冬青对渗透胁迫的耐受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经济 蛋白 合成 生态系统
2024/12/20
2024年12月16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沈应柏教授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影响因子:5.6)上发表了题为“AnSnRK2.2 and AnWRKY29 regulate H2O2 levels under osmotic stress through peroxidase activity in Ammopiptanthus n...
中国科学院研究获得抗蚜虫棉花新种质(图)
种质 植物 病毒
2024/12/2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惠珊团队联合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谢宗铭,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HIGS-mediated crop protection against cotton aphi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棉花中表达特异性靶向棉蚜AgDPPS1基因的dsRNA,获得了抗蚜虫的棉花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环森保所揭示外来入侵昆虫长林小蠹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下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规律(图)
昆虫 气候 真菌
2024/12/20
长林小蠹是国际林业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口岸检疫中截获次数最多的林业害虫之一。其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在寄主树干、树干基部或根部进行取食和繁殖,还可通过携带多种真菌和线虫对寄主造成危害。该虫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目前已在欧洲、亚洲、澳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殖,并已入侵我国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泰安等地。随着木材贸易日益频繁,长林小蠹对我国林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揭示其在我国潜在适生区的...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胶降解剂(图)
分子 肿瘤 蛋白
2024/12/2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数肿瘤类型中高表达并驱动肿瘤发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仅在肺癌和结直肠癌中取得疗效,却产生耐药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其他多种肿瘤中未见明显疗效,尤其在乳腺癌中收效甚微。有研究提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乳腺癌及其他肿瘤中的不成药靶点。事实上,无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否突变,其降解异常均可成为其耐药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异常来降低表皮生长因子受...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迄今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细胞 地质 免疫
2024/12/13
2024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此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和证据。
中国科学院新研究发展出复杂体系中可同时鉴定配体靶蛋白质和结合位点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图)
蛋白质 探测 细胞
2024/12/16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明亮团队和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成团队合作,利用蛋白质在结合配体后局部稳定性的变化,开发了在复杂体系中可以同时高灵敏鉴定配体结合蛋白和结合位点的蛋白质组学新方法(PELSA)。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研究团队在城乡绿化植物叶际微生物和叶表面颗粒物关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颗粒 群落 结构
2024/12/20
2024年12月13日,亚林所生态修复团队解析了大气颗粒物对绿化树种叶际微生物组的影响,揭示了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叶表面颗粒物的响应特征,以及叶际微生物增强植物叶片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潜力,为利用微生物改善植物健康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