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732条 . 查询时间(2.25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在3D生物打印跨物种细胞共生用于组织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细胞 组织 胚胎.生态系统
2025/1/15
自然界是一个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跨物种共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存。例如,绿藻与斑点蝾螈之间的互利过程,早期蝾螈胚胎受益于藻类光合产氧,藻类则有效获取胚胎释放的含氮废物。跨物种共生现象为我们提供灵感,探索在不同细胞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以实现新的功能和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共生,通过精准控制尺寸和分布,可以塑造出具有复杂功能性的跨物...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森林根桩与粗根分解的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图)
生态 森林 机理 生态系统
2025/1/15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分解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全球碳平衡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而对根桩和整个根系的研究仍显薄弱。传统的人工林采伐方式通常会保留根桩在林地上,这些根桩的生物量在整棵树的总生物量中占据重要比例,尤其在温带森林中可达到18%左右。与枯枝落叶相比,根桩和粗根的分解速度较慢,养分释放也更为缓慢。相较于那些迅速分解的有机物质,粗根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养分供应。然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团队在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傅伯杰 循环 生态系统
2025/1/1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in Global Dryland Ecosystems”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
大气硫沉降及其导致的土壤酸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酸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并通过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然而人们对土壤酸化如何通过改变草原植物叶和根的功能性状,进而影响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尚缺乏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西北高原所在濒危物种保护成效及保护空缺评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评估 分析 生态系统
2025/1/13
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濒危物种的保护已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栖息地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建立适宜性模型评估物种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现状,能够有效评估自然保护区现有保护成效并识别濒危物种潜在的保护空缺。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马麝是该区域特有的濒危物种,因受到栖息地破碎和非法捕猎等的多重威胁,种群数量显著下降,该物种的保护与种群的恢复已刻不容...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免耕增加沙地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生态系统 土壤 代谢
2025/1/15
免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用于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提高土壤碳封存。目前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质地良好的肥沃土壤开展的,而在干旱和半干旱沙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免耕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探究。免耕可能通过促进植物碳源输入,调节微生物生理代谢,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促进土壤碳积累。然而由于风沙土漏水漏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质地差等问题,在风沙半干旱区应用免耕提高土壤总碳含量的影响机制还...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福建物构所微生物相互作用分析取得新进展(图)
分析 土壤 群落
2025/1/11
微生物大多是结构简单的细胞,广泛分布于深海、土壤、空气、动植物等地球的各个角落,是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由黏附素等内源性化学分子介导的细胞种内或种间相互作用是驱动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这种相互作用在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环境演变、生命健康等领域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精准编码并探索微生物种内或种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群落功能与行为,对揭示微生物相互作用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导微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在eDNA技术解析多维度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图)
解析 群落 评估
2025/1/14
2025年1月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院级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和所级南海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创新团队在eDNA技术解析多维度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评估了eDNA技术揭示多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可行性,强调了eDNA技术克服传统方法在评估系统发育多样性方面局限性的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以“Advancing fish diversity monitor in degraded m...
2024年12月21日下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功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在第九届一次全体理事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封志明研究员当选为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邓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雁教授、北京大学彭建教授等十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彭建教授受聘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朱...
氮素肥料添加抑制剂可以有效调控氮素释放速率,提高作物产量,显著减少氮素损失,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无论是单个抑制剂或是联合抑制剂的应用,其有效性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提出准确表征夜光遥感数据新方法(图)
遥感 数据 生态环境
2025/1/15
夜光遥感是估算社会经济参数、评估城市发展以及研究光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准确地反映夜间灯光能量强弱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夜光遥感数据为SNPP-VIIRS数据,其空间分辨率为15角秒(赤道处约500m),采用辐亮度(单位:nW/cm2/sr)来描绘夜间灯光辐射能量强弱。辐亮度代表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面辐射源辐射的能量,本质上讲反映的是能量密度在某一...
有“水体癌症”之称的蓝藻水华是富营养湖库常见的生态灾害,严重威胁水生态健康和供水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中营养湖库中,拉氏尖头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经常形成蓝藻水华(Jin et al., 2023. Water Research, 245: 120639)。拉氏尖头藻可分为无毒和产毒株系;其中,产拟柱胞藻毒素的藻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拉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农艺景观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图)
理论 应用 生态系统
2025/1/15
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静态与动态景观,该景观高度破碎化和异质化,这些多维景观特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主要归因于不同作物用地的时空分布格局。众所周知,由作物种植管理导致的景观格局时空异质性对耕地生产力、粮食安全及其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表象景观格局与粮食生产和气候适应性的关系,忽视了景观格局形成的内部驱动机理及其对耕地产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资源室在外来种麦鲮对土著鲮的潜在生态学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资源 生态 种群
2025/1/14
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合作,在外来种麦鲮和土著鲮的种间营养生态位重叠、潜在种间竞争和生态学影响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了国际学术刊物Biological Invasions(JCR 1区)、Freshwater Biology(JCR 1区)和Scientific Reports(JCR 1区),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3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基于LiDAR精准揭示暴雨导致的树木破坏与地形关系(图)
地球环境 树木 生态系统
2024/12/27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土高原的暴雨频率和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导致黄土高原沟谷区域出现普遍的“扒皮”式浅层溜滑侵蚀现象,对沟谷林草植被产生了明显的破坏,导致沟谷裸露,水土流失加剧。过去有关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关注台风、火灾的影响,对暴雨引发的树木破坏以及相关的地形变化尚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区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关键带与生态环境安全团队金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