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生物学相关记录527条 . 查询时间(2.018 秒)
动物界包含30余个门级分类单元。迄今为止,人类对少数门级类群的起源知之甚少,棘头动物门便是其中之一。棘头动物门已建立200余年,但起源问题尚不清楚。 2025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的指导下,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探讨了约1.6亿年前产自内蒙古道虎沟的棘头虫化石——侏罗虫。这一研究填补了棘头虫的演化空白,为剖析棘头动物门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实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年第07期目录。
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在中国分布最大的属,目前该属植物在中国超过220种,全球超过240种。中国南部至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多样性热点地区,其物种多为局限分布于孤立生境的特有种,其中,南岭山地复杂的地形与土壤异质性孕育了报春苣苔属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传统植物分类研究依赖形态学特征,导致部分近缘种难以区分和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
2025年3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皞鹏课题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课题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课题组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Ligand-induced ubiquitination unleashes LAG3 immune ch...
2025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团队与武汉大学龙凤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题为“Dual-function regulator MexL as a target to control phenazines produc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该研究...
Scientists visualize α-cyclodextrin rings moving along a polymer using fast-scann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iding molecular machine design.
银杏叶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中药材,其质量与药效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道地银杏叶药材质量更优,药效更佳,这表明银杏叶道地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及激素信号调控机制紧密相关。银杏叶提取物包含黄酮和内酯两大类活性成分,其中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中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尽管光和茉莉酸(JA)在植物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积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两者如何协同调控银杏内酯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
2025年1月15日上午,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董刚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Pathogens meet structural biology:shake hands and show the RING.病原体遇见结构生物学:握手言欢秀‘魔戒’”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5年第1期。
该图说明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抗坏血酸的组合如何激活信号通路,促进诱导心肌细胞的成熟。这种方法有效地将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具有改进结构和功能的心肌细胞。
2024年11月4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完成的题为Cryo-EM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jasmonic acid transporter ABCG16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ABC(ATP-binding cassette)家族转运蛋白ABCG16特异识别和...
2024年11月4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艾克斯-马赛大学研究员Eric Cascales应邀到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并作了题为“Architecture,Assembl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n antibacterial weapon: the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
埃隆·里夫·马斯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时长期霸占“世界首富”的名号,他如此评价mRNA技术:“基本上你可以用mRNA治愈一切。mRNA就像计算机程序,通过对这种合成病毒进行编程,它可以执行你所需的任何操作。甚至,把人类变成蝴蝶。”
真核生物的转录组由大量蛋白编码mRNA、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等多种分子组成,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在庞大而复杂的转录组中高效、精准地检测目标转录本,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战。传统的靶向转录组检测方法需要在测序前通过探针捕获或实验富集,操作繁琐,且常常无法保留样本中的全部转录组信息,导致文库用途受限,难以用于大规模整合分析,极大制约了靶向转录组研究的应用场景。
2024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刘心昱研究员、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向楠教授合作,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策略,整合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的代谢组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嘌呤代谢重塑及其作用机制,有望为EGFR突变型肺腺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头发丝,大约是肉眼可见的极限,它的直径约100微米,细胞是头发丝的1/10,细胞核则只有几微米。然而,这小小的细胞核,承载着海量的高价值遗传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