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3.426 秒)
紫金山天文台在银河系结构及高精度天体测量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图)
银河系结构 天体测量 星系
2024/7/20
银河系结构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传统观点认为银河系具有四条从内到外的旋臂,例如由美国科学院院士Mark Reid教授提出的四旋臂模型。然而,2023年4月,紫台研究团队基于多波段高精度测量数据,首次提出了银河系是一个内部两旋臂、外部多旋臂的星系。
中国科学院天文学家发现婴儿时期“逃逸恒星”观测证据(图)
恒星 观测 气体结构
2023/11/6
2023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通过毫米波分子谱线观测及多波段比对研究,在近11邻恒星形成区G352.63-1.07中首次捕捉到极为年轻的大质量“逃逸恒星”,证实了分子云气体结构的引力塌缩可为“逃逸恒星”提供有效推动力。该成果为探究年轻恒星的扩散运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物理性质的定量测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
科学家提出银河系旋臂形态新认识(图)
银河系 旋臂形态 新认识
2023/5/17
中科院上海分院天马望远镜助力解析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内禀结构(图)
天马望远镜 银河系 黑洞 内禀结构
2022/12/22
天文学家通常运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简称VLBI)技术来解析遥远天体的精细结构。VLBI是将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射电望远镜联合起来,等效于一台口径与望远镜之间最远距离相当的“虚拟望远镜”。距离越远,等效望远镜的口径就越大,其观测精细结构的能力(即分辨本领)也越强。这种“虚拟望远镜”可以通过国际VLBI网实现,如美国VLBA(Very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揭示银河系质量较之前测量变轻(图)
银河系 质量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3/1/12
纤维状分子云普遍出现于冷暗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在银河系结构与恒星形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大的尺度上,超过100pc的大尺度纤维状分子云被人们视作银河系旋臂的“骨骼”,撑起着整个银河系;在小的尺度上,纤维状结构连接了分子云的坍缩到最终碎化形成致密云核。正因为此,纤维状结构成为了当前星际分子云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对于纤维状分子云的认识与理解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Herschel和Plan...
银河系旋臂结构的精确测定是天文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太阳系身在旋臂深处,从而导致多重旋臂结构在视线方向上重叠。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烨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工作,与国际同行合作基于脉泽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银河系旋臂结构的系列研究工作曾被国际权威专家评价为该领域的“新纪元”和“里程碑”,被《科学》杂志评价为“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描绘了太阳附近的旋臂结构”。近年,研究团队又在国际上率先利用...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与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合作利用LAMOST DR1星表中大约20万颗FGK主序星,详细统计了太阳邻域恒星在不同盘高、不同有效温度下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经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盘高、不同温度下恒星的三维平均速度和速度椭球参数(图a为三个方向上的平均速度,图b为三个方向的速度弥散)。结果发现:较热恒星(Teff>6000K)在三个方向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整体运动,整体向银河系中心及北...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闫业鹏和导师杜翠花副教授以及合作者利用LAMOST和APOGEE数据,结合Gaia空间天体测量数据,提供了在银河系中富金属晕和高速厚盘存在的证据,揭示了它们的化学和运动学性质,并讨论了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富金属晕星与厚盘星有相近的金属丰度,却拥有晕星的运动学性质。高速厚盘星具有与经典厚盘相同的旋转速度和金属丰度分布,并且与经典厚盘具有基本相同的动力学性质...
星系内部区域的恒星运动速度能够提供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与星系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尤其是星系的总质量,可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然而,测量星系内部区域的速度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目前北半球少数几个能够允许科学家测量星系内部区域恒星运动的设备之一,其可测量的最远距离可达45亿光年。近日,由中山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所观测的近90,000个星系,首次获...
科研人员基于LAMOST数据揭示银河系外盘的翘曲起源与演化(图)
LAMOST数据 银河系外盘 翘曲起源 演化
2020/7/14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或者星系的物理性质进行诠释时,通常都假设其处于平衡态或稳定引力势当中。随着各类大型巡天的开展,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对称或平坦分布的。银盘在外部呈现出“炸薯片”形态,被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结构,该结构分别在银经100 度左右和250度左右是非常显著的(也有学者认为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研究人员目前对翘曲的结构描绘仍不清晰,其形成机制也比较复杂,大致被分为引力过...
十年前,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对关于银河系中心对称的巨大气泡状结构,这对气泡被称为“费米气泡”,其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学术界争论的谜团。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模型,首次同时解释了“费米气泡”与2003年发现的银河系中心双圆锥形X射线结构的起源。根据这个模型,这两个结构本质上是同一现象,都是由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grA*)在5百万年前发出的一对喷流所驱动的正向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绘制出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最精确 银河系 结构图
2020/5/11
身在庐山,难知真面目。身在银河系中的我们,渺小如尘埃,却成功地绘制出银河系的真面目。近日,著名杂志《科学美国人》刊登了由美国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资深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马克?里德(Mark Reid)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郑兴武教授联合撰写的题为“银河系新视野”的封面文章,总结了由他们两人及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卡尔?门滕(Karl Menten)教授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历经15年时间对...
著名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国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资深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M. 里德(Mark Reid)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郑兴武教授联合撰写的题为“银河系新视野”的封面文章,总结了由他们两人及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K. 门滕(Karl Menten)教授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历经15年时间对银河系结构潜心研究的成果。该团队用甚长基线干涉(Very long baseline ...
天文学家首次在河外星系中探测到氧气(图)
天文学家 河外星系 氧气
2020/5/11
如果空气中没有氧气,我们简直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那么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外是否也有氧气分子呢?毕竟,氧元素是紧随氢和氦元素,宇宙中含量排名第三的元素。近日,由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主导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首次探测到银河系外的氧气分子,这些氧气位于5.6亿光年之外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简写成Mrk 231)内,也是科学家迄今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数量最多的氧气。该工作于2020年2月发表在国际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