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学相关记录2747条 . 查询时间(2.74 秒)
2025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磊研究员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征、清华大学颉伟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邓东教授等团队,在《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发表了题为"The subcortical maternal complex safeguards mouse oocyte-to-embryo transition by prev...
2025年4月7日,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Alexey Kotov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两个新物种即凌源中华鸟龙(Sinosauropteryx lingyuanensis)和中国华诞龙(Huadanosaurus sinensis),并揭示了中华鸟龙科的生态分异现象及其与地质事件的关联。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和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命名了两类新的恐龙属种,在中华鸟龙科(Sinosauropterygidae,原“中华龙鸟科”)下建立一新种:凌源中华鸟龙(Sinosauropteryx lingyuanensis),以及一新属新种...
2025年3月24日实验室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兰江风教授作题为“克氏原螯虾抵御WSSV感染和耐受环境刺激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全体师生参会,并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研讨。
2025年3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病毒分子生态学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N 6-methyladnosine of vRNA facilitatesinfluenza A virus replication by 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of vRNA with polymerase prote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何舜平团队在深渊鱼类适应性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构建了环太平洋深渊鱼类基因组资源库,系统且全面揭示了脊椎动物突破高压生存禁区的适应性重塑和演化轨迹。研究还显示人类活动已经对深渊环境造成了污染。研究成果以“Evolution and genetic adaptation of fishes to the deep sea(鱼类对深海的进化和...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多项里程碑式的古生物研究成果,既吸引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也激发了民众探秘远古的热情。每一块化石都是地球演化的密码本,我们既是解读者,也是传承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和王敏两位专家,分别在“和政动物群”与“政和动物群”有着重要的研究发现,让他们带我们了解这些发现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水深约200米的陆坡区域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这是首个由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的方头鱼科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动物学杂志《生物钥匙》上发表。
早-中更新世气候转换期(Early-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 1.25-0.41Ma)曾发生了剧烈的气候波动和生态环境变化,这对欧亚大陆的生物面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古人类的迁徙、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及新物种的产生等。然而,在该时期,中国的大哺乳动物有怎样的响应却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13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生态学院教授储诚进团队研究显示,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具有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促进全球元素循环、物质降解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2025年2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硏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杂志线上发表。该成果报道了云南禄丰地区发现的一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新种——岳氏星宿龙(Xingxiulong yueorum)。这也是2025年命名的第一种中国恐龙。
11日,记者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在江西铜鼓县境内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虎纹后鳍花鳅。虎纹后鳍花鳅作为后鳍花鳅属中的新物种,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8种该属鱼类,也是江西境内发现的第2种该属鱼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领域期刊《动物分类群》。
杂交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通过引入遗传关系较远的亲本开展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实现优于亲本的生产性能,发挥杂种优势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然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复杂,优势预测一直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同时,杂交育种中也需要克服和排除杂种劣势的影响。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谭支良研究员领衔的农牧复合草食家畜健康高效养殖与生态服务研究团队在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icrobiome(一区TOP,IF=13.8)发表了题为Reductive acetogenesis is a dominant process in the ruminant hindgut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山羊为研究对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