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硅酸盐工程技术”相关记录84条 . 查询时间(3.6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发现暴雨事件加速碳酸盐岩风化及二氧化碳消耗机制(图)
地球环境 酸盐 碳循环
2024/9/21
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影响着102至104年地球短时间尺度的碳循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而这些事件尤其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晰。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暴雨事件加速碳酸盐岩风化及其CO2消耗机制(图)
酸盐 天气 水文
2024/9/16
由于快速溶解动力学,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对短时间尺度(102至104年)的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确,尤其是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细胞外排磷酸盐的机制(图)
细胞 酸盐 蛋白
2024/9/16
细胞膜是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结构元件;同时,细胞膜阻断了物质在细胞内外的自由交换。定位于细胞膜中的膜蛋白包括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等可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至关重要。然而,关于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输运诸如驱动力,选择性和动力学过程等关键问题仍然有待研究和探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基于河流沉积碳酸盐组成示踪轨道尺度粉尘演化(图)
河流 沉积 碳酸盐 演化
2024/9/18
粉尘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变产生深远影响。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地区干旱化使其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区。大量粉尘经大气传输搬运并沉降至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以及北太平洋海域,通过增强陆表化学风化过程的“风化度效应”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铁肥效应”消耗大气CO2,增强了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功能。因此,识别和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粉尘活动历史对于理解粉尘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沈阳生态所揭示辽宁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可增产增汇(图)
硅酸盐矿物 土壤固碳
2024/3/18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水稻的生产关系全球粮食安全。理论上,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增强风化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土壤固碳。针对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的研究仅有三个盆栽试验,而在水稻田的实际增产和增汇效果还缺少野外大田尺度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强关联自旋无序实现超低温下的大体积磁熵变(图)
磁熵变 磁热材料 硅酸盐
2024/3/16
基于磁热效应的绝热去磁制冷技术,是实现超低温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磁热材料的体积直接决定设备的磁系统和屏蔽设计,因此研发具有大体积冷却能力的磁热材料至关重要。虽然提高磁离子密度可以增强体积制冷能力,但也会导致更强的磁相互作用,使得长程磁关联出现在较高的温度。因此,目前极少有材料能在超低温(< 1 K)下表现出较大的体积磁熵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美国研发湿法再生碳捕集新技术
硅酸盐 离子 高性能
2024/9/7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湿法再生碳捕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新型阴离子:正硅酸盐、硼酸盐、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和二碱性磷酸盐,当将这些阴离子引入离子交换膜时,可实现在干燥条件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潮湿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出了采用这些阴离子进行二氧化碳捕获和释放的通用机制,并研究了阴离子在热力学和动力学具有高性能的原因,从而实现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碳捕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硅酸盐硼同位素测定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图)
硅酸盐硼 同位素测定 专利授权
2023/8/19
2023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一种基于水解Na2O2碱融法的硅酸盐硼同位素测定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CN 116067740B)。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8、62004208)等资助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刘正新研究员团队、狄增峰研究员团队与合作者在工业尺寸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钝化边缘可折叠硅片的柔性太阳电池(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多种关键涂层与材料应用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图)
上海硅酸盐所 涂层 材料应用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2023/6/16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十余种涂层与材料应用于该任务。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 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图)
上海硅酸盐所 高端功能 智能材料 基因工程 固态电池
2023/6/16
2023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副处长程世婧,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复旦大学教授傅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贺艳兵,上...
202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副处长程世婧,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复旦大学教授傅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贺艳兵,上海...
武汉岩土所耐海水腐蚀新型高强注浆材料研究取得进展(图)
海水腐蚀 注浆材料 硅酸盐水泥 石灰石粉
2023/7/25
腐蚀性海水环境对地下工程锚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其中,锚固结构腐蚀程度受注浆材料性能、腐蚀龄期、应力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注浆材料的抗腐蚀性是抗海水腐蚀的关键问题。
2023年4月6日,中国空间站开展了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先后完成了在轨测试和三次在轨试验。航基柜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按照试验方案顺利完成了在轨试验,整机全程运行稳定,性能指标超出预期验证目标,热电转换效率(同等温比条件下)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的空间在轨验证。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载人航天等新闻媒体的报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88101)等资助下,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和陈飞剑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新型三维稳定超大孔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经由一维到三维的拓扑缩合合成新型三维稳定超大孔分子筛(A 3D Extra-Large Pore Zeolite Enabled by 1D-to-3D Topotactic Condensation of a Chain Sil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