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407条 . 查询时间(2.25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双金属接力催化取得研究进展(图)
金属 催化 反应
2025/1/15
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对新分子合成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合成方法,以便从简单的原料快速构建杂环化合物。特别是,利用伯胺或水作为简单的氮源或氧源来构建杂环骨架,在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伯胺合成氮杂环的反应通常局限于传统的两组分反应,而水作为氧源合成氧杂环的应用仍较为罕见。
绿氢合成乙醇研究获进展
乙二醇 乙醇 催化剂
2025/1/15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孙剑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制甲酸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二氧化碳 催化 纤维
2025/1/16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已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可持续未来技术。然而,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实现可储存液体燃料的高效生产仍然是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一个重大技术瓶颈。此外,在大电流密度下,催化剂表面无论是发生CO 还原反应还是析氢反应,H 的快速消耗都会使局部处于强碱环境,输入的大部分CO 并没有被还原,而是通过与OH 反应生成碳酸盐,进而导致催化剂表面可用的CO 显著减少,析氢反应占主导,C...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电能驱动ATP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 催化反应 电解
2025/1/8
ATP再生在体外生物合成途径中至关重要。目前多数体系采用底物水平磷酸化再生ATP,易造成无机磷积累,进而抑制催化反应过程。ATP合酶是生物体内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可以催化ADP和无机磷合成ATP,高效且无副产物积累。从催化机制上看,ATP合酶催化ATP的合成主要依靠跨膜的质子梯度,而质子梯度的产生是许多电化学池的固有特点,因此,将ATP合酶催化ATP合成的生物模块和电催化的化学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光酶催化领域取得进展(图)
酶 催化 反应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7053、22122305、21927814、223B2703)资助下,南京大学黄小强/厦门大学王斌举合作团队在光酶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光生物协同催化实现对映选择性的三种自由基分选(Synergistic photobiocatalysis for enantioselective triple radical sorting)”为题,2024年...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银催化剂团队助力企业扩能生产(图)
中国石化 银催化剂 生产
2025/1/10
银催化剂是乙烯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唯一工业用催化剂,是该工艺的关键核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聚焦我国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累计向市场推广四大种类十余个牌号银催化剂。
广东石化成功试用LHP-10GD催化剂
广东石化 催化剂 中国石油
2024/12/19
截至2024年12月16日,广东石化公司3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首次试用LHP-10GD催化剂取得成功,累计加注催化剂703.19吨,液化气收率由16.95%上升至21.74%,丙烯收率由5.35%上升至6.83%,汽油辛烷值(RON)由91.7提高至93以上,催化剂单耗控制在0.5千克/吨以下,取得了良好的试用效果。
山西煤化所在中长链α-烯烃环氧化选择性调控上取得新进展(图)
反应 聚合 分子
2024/12/27
中长链α-烯烃经环氧化转化途径可获得重要基础化学品 ——中长链环氧化合物,其是合成环氧树脂、药物和高端聚合物的重要基础原料。在已报道的环氧化反应路线中,Mukaiyama环氧化能够以氧气为氧化剂、醛为还原剂原位生成过氧酰基自由基,该自由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将烯烃高效转化为环氧化合物。在该反应过程中,目标环氧产物主要是由过氧酰基自由基与烯烃双键的加成反应得到。然而,过氧酰基自由基同时还可以与烯烃的烯丙...
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将其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以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单独的光化学催化过程在驱动CH4转化为C2+方面遇到了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谱及缺乏C-C偶联驱动力的问题。利用催化剂的光热效应可实现催化剂表面局部高温,加热活性位点,促进自由基碰撞、光载流子迁移、反应物活化和产物脱附,从而提高催化性能。然而,由于光催化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金属 催化剂 界面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1003、22173058、22372153、91945302)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团队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AI)算法,结合实验数据,揭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建立了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控制方程,提出“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解决了氧化物包裹金属催化剂的难题。相关成果以“氧化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载体作用本质(Nature of M...
兰州化物所“3万吨/年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图)
催化剂 吸收
2025/1/9
2024年1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3万吨/年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项目通过甘肃省化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专家组由兰州理工大学李贵贤教授担任组长,兰州大学杨尚东教授、董正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陈丽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其召教授担任成员。
2024年1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和“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石油化工研究院茂金属催化剂PME-18长周期工业应用成功
催化剂 中国石油 金属聚乙烯
2024/12/13
2024年12月9日,记者从石油化工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制的茂金属催化剂PME-18于日前在兰州石化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长周期工业应用中取得成功。该装置稳定运行192个小时,累计生产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产品7198吨,产品合格率达100%,完成茂金属催化剂规模化生产的攻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