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214条 . 查询时间(1.413 秒)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在超分子协同构筑赋能表面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任金东 分子 界面 高性能
2024/11/25
2024年1月19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通过N-杂环卡宾(NHC)和硫醇分子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银表面多功能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精确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Cooperative Use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s and Thiols on a Silver Surface - a Synergetic Approach to Surface Modificatio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德华介电体的高通量筛选与机器学习分类(图)
机器 界面 器件
2024/11/23
二维(2D)半导体因其原子级厚度和卓越的栅控性,在下一代纳米场效应晶体管(FET)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这些材料的电学性能往往受限于栅极介电材料的选择。理想的范德华介电体要求具备高的介电常数、大的带隙、与二维半导体匹配的能带边、以及较弱的界面散射。范德华(vdW)介电体表面无悬挂键,有助于降低界面散射,为与二维半导体的集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但目前已知的范德华介电体种类仍然十分有限,且难以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界面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钙钛矿太 阳能电池 界面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5505)的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界面修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杂质修复界面工程实现高效率钙钛矿模组(Impurity-healing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ubmodules)”为题,于2024年9月26日在《自然》(Nature)上发...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中心等在医用纳米材料理论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纳米材料 理论 界面
2024/9/12
2024年9月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兴发团队在医用纳米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uter-aided nanodrug discovery: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和Optimizing the standardized assays for determin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提出调控界面硫迁移提升电解海水析氢催化剂性能新策略(图)
界面 电解 催化剂性能
2024/8/7
2024年7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研究员王二东团队与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冰等合作,在电解海水析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催化剂在析氢过程中硫原子的动态迁移及碳层捕获机制,实现了析氢催化剂的超低过电位和良好稳定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分子与金属表面碰撞的非绝热动力学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金属表面 非绝热 分子动力学
2024/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大侯仰龙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界面耦合的p-掺杂二维半导体制备方法(图)
界面 耦合 二维半导体
2024/11/17
2024年6月14日,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材料实验室、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化学制备的系列二维材料,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界面耦合的p-掺杂二维半导体方法。该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polarity-engineered 3D integration of 2D complementary logic”为题,于5月29日在国际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用于视觉修复的自适应界面材料与植入器件(图)
界面材料 器件 神经细胞
2024/6/23
失明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影响着全球逾4300万人。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这类患者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丧失了将外界光转变为视网膜神经细胞能识别的电信号的能力,从而造成患者视野缺损甚至是不可逆失明。
024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碳基能源催化转化研究组(522组)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在塑料催化转化回收利用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相对温和条件下CO2与聚烯烃废塑料耦合升级回收高选择性制芳烃等高值化学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美国开发出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 界面 颗粒
2024/9/5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项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传统的3D微观颗粒打印技术受光传输、树脂特性等条件限制,打印速度和形状存在局限性。斯坦福大学科研人员基于连续液体界面生产(CLIP)技术,通过紫外线光源逐层固化树脂,并利用氧气可透窗口创建“死区”防止物体粘附来避免生产过程被打断,从而实现了无模具快速制造。
中国科学院全氮化物铁磁/超导界面近邻效应研究获进展
氮化物铁磁 超导界面 凝聚态物理
2024/4/11
超导体(S)和铁磁体(F)之间的界面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二者界面耦合产生了较多有趣的物理现象。S/F界面的磁近邻效应是由界面两侧的电子自旋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导致抑制磁序或出现非传统超导电性。当磁性材料靠近超导体时,磁场进入超导体内仅几纳米的区域并破坏库珀对,致使界面的超导行为发生空间变化,影响两侧材料的宏观物理特性。当前,超导自旋电子学已成为新兴领域,对实现无耗散自旋逻辑和存储技术具有重要作...
锂金属电池由于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前途的储能电池之一,然而传统有机液态电解液的挥发性、可燃性以及不均匀锂沉积导致的锂枝晶生长引起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固态电解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聚离子液体基固态电解质因其不可燃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进一步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氧化物界面超导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图)
界面超导 耦合 量子材料
2024/6/14
2024年3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陈仙辉院士、项子霁教授研究团队在氧化物界面超导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组合作,在铁磁性EuO和(110)取向的KTaO3(KTO)构成的氧化物异质结当中发现由铁磁近邻效应导致的具有特殊空间变化的超导态,即一维结构的超导条纹。这一结果为探索磁性和超导电性共存的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钙钛矿 太阳能 界面
2024/8/2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6、U21A2076、6197406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的世界纪录效率,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制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相关研究成果以“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的均匀结晶和埋底界面钝化(Homogeneous crystallization and buried interface pass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