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2.184 秒)
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为河谷盆地地貌,受不利地形和气象因素影响,污染物消散能力不足。同时,社会经济活动区域集中,扬尘、化石能源、生物质燃烧和工业过程等源排放易累积导致污染,尤其采暖季雾霾时发,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定量该区域PM2.5质量浓度、环境健康影响来源贡献,以及减排效果源差异分析对制定防治对策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提出129Xe MRI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同时成像新方法
精密测量 成像 评估
2024/12/1
2024年11月14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在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可视化定量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提出了一次采样可同时获取气态和溶解态129Xe MRI影像的新方法,并在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上开展了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
中国科大在评估染色体外环状DNA检测方法取得进展(图)
评估 染色体 检测
2024/12/4
2024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hodologies for detecting 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系统性评估了7种在测序数据中鉴定eccDNA的分析算法及7种不同实验建库方法的性能和差异。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发展出用于急性肺损伤预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19F-MRI示踪剂(图)
精密测量 损伤 诊断 评估
2024/10/19
2024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构建了工程化中性粒细胞携带全氟化碳纳米乳,利用19F-MRI技术实现了对急性肺损伤(ALI)的预警诊断与严重程度评估,为ALI疾病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实现多项单细胞多组学分析算法的系统性评估(图)
细胞 分析算法 系统 评估
2024/10/16
2024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瞿昆课题组、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发来课题组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黎斌课题组合作完成了一项成果。该团队分析了百万量级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系统评估了14种单细胞模态预测算法和18种单细胞多组学整合算法的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Benchmarking algorithms for single-cell multi-omics predicti...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大数据支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获进展
数据 监测 评估
2024/10/11
2024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邢前国团队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旨在探讨渔业活动以及相关渔业管理 (专属经济区政策、捕捞限制等)行为、自然过程等对海上捕捞渔业活动的冲击与影响。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评估中国两大滨海区域潮滩和盐沼的蓝碳储量(图)
植物 评估 有机碳
2024/10/14
滨海湿地主要由植被区和无植被覆盖的潮滩构成,是提供重要服务的关键生态系统。中国的滨海湿地作为有效的蓝碳储存库,通过有效地捕获和储存有机碳,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滨海湿地卓越的固碳能力源于其不仅能捕获生态系统内部产生的碳,还能存储来自外部环境的碳,并在厌氧条件下长期保存在沉积物中。然而,以往对蓝碳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上,往往忽视了潮滩作为蓝碳碳汇的潜力。
2024年来,食物损失和浪费问题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校园食物浪费尤为突出。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量明显高于该城市餐饮业的平均水平。减少食物浪费是一个逐步建立科学、理性、文明消费习惯的过程,需要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系统、有效干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重要场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建立深海环境影响评估标准化实验流程体系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图)
评估 生态系统 解析
2024/9/22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深海作为地球上最后的未知领域,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李超伦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深海大型生物常压培养平台、高压培养平台和原位实验平台,在建立深海环境影响评估标准化实验流程体系方面以及解析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深海生物的双重影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
中国科学院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图)
遥感数据 评估 卫星
2024/9/20
2024年9月3日,在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产业化论坛上,“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并上线一批经过质量评价的地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要素产品。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是我国首个集遥感数据要素、质量评价和价值评估为一体化的空天数据要素综合性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高效3D卷积算法上取得进展(图)
三维 神经网络 分析
2024/12/7
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新兴发展显著扩展了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NN)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需求应用中,复杂的3D卷积计算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2024年8月27日,中心高性能计算部科研人员基于新一代SW26010Pro处理器提出了一种高效的3D卷积算法。新一代神威(Sumway)超级计算机在HPC+AI领域表现出卓越的计算能力,该工作依托Sunway平台对三维卷积算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优化,针对...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汪萌教授、会员沈超教授荣获2024年“科学探索奖”(图)
图象图形学 汪萌 沈超 科学探索奖
2024/9/23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两极冰盖不对称演化对全球气候的重大影响(图)
演化 气候 评估
2024/8/7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冰盖和北极海冰加速消融,而南极冰冻圈消融幅度相对较小,仅在近年出现较大幅度消融。这种不对称的冰盖演化对包括全球温度和海平面变化在内的全球气候影响被严重低估。
国产化信息系统集成及国产化适配测试相关业务培训会成功举办(图)
国产化 信息系统 测试 业务培训会
2024/9/1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种测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提取方法
土壤微生物 评估
2024/8/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衡量土壤健康和肥力的关键指标,对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并指导土壤管理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氯仿(CHCl3)熏蒸-培养法因操作复杂、耗时且对土壤条件敏感,尤其在强酸性土壤中效果受限。因此,开发简便可靠的测量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熏蒸-提取法通过提取土壤有机碳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碳,具有操作简便、适用不同土壤类型的优势。本文旨在验证提取法在多种土壤类型中的适用性,特别是其在强酸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