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分子光谱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光谱学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1.692 秒)
2024年1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结合的亚纳米分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首次在单碱基分辨水平上展示了单根短链DNA分子序列结构的实空间化学识别。该成果于11月27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在线发表。
2024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基于离子迁移谱检测技术,研发了一种双迁移管离子迁移谱检测新技术(DDT-IMS)。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对TNT四种代谢物的正负离子快速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分析领域TOP期刊 Talanta 和《质谱学报》上。
植物、藻类和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提供能源和呼吸所需的氧气。光系统 II (photosystem II,PSII)是放氧型光合作用体系中的能量转换器,利用光能来驱动水:质体醌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将水分子裂解为氧气和质子,并还原质体醌生成质体醌醇。PSII催化的反应需要在光能的激发和驱动下才能发生,然而PSII中的功能基团非常容易在光照的诱导下和在...
自然界中,头足类动物通过肌肉牵引色素细胞使其发生机械性扩张/收缩变化的方式,动态改变皮肤局部或整体的颜色,从而传递警示、求偶信息或伪装保护自身。受此启发,近十年间,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众多信息显示及变色伪装系统,如利用荧光分子直接在基底材料上书写静态信息或者通过刺激响应的可逆共价作用或非共价网络构筑动态信息。然而,单一的显示模式加剧了信息被破译的风险,而这些策略难以在制备后实现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模...
荧光传感技术因其具有高选择性、非破坏性、易于操作、可视化、便携性、可实时检查等优点,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传统的荧光检测方法由于其“一对一”化学计量型传感机制固有的局限性,导致其灵敏度难以进一步提高。通常情况下,一个目标待测分子只与一个(或最多几个)荧光分子相互作用,导致其仅能改变几个荧光分子的发射行为,因此对整个系统的荧光发射几乎没有影响。因此,要产生可探测到的荧光...
2023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基于新型铜碘杂化团簇构筑了低成本、高效率、高亮度暖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得益于所设计的铜碘杂化团簇具备的高构型熵、高发光效率和宽光谱发射等特性,实现了高效暖白光LED器件无掺杂、低成本、大面积的溶液法涂布制备,是非铅金属卤化物LED领域的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efficiency warm-white light-emittin...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73053、22025304、22033007)等资助下,齐鲁工业大学胡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毅教授、江俊教授团队,在分子光谱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分子特定光谱的深度学习模型(A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Selected Organic Molecular Spectra)”为...
2023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王军虎研究员、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和比利时鲁汶大学Yann Garcia教授共同编著的英文专著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由Wiley-VCH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个细胞的“拉曼组”具有海量的信息,如何将海量的拉曼光谱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可利用的微生物学数据是一项较大的挑战。2023年7月18日,微生物所付钰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处理大规模、高维度复杂数据的能力,通过算法创新和优化,挖掘拉曼光谱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和非线性模式,在微生物表征研究上取得进展,发表如下两项项研究成果: 其一,将单细胞拉曼组作为微生物识别的“条形码”,通过比较一系列深度学习算法确定最佳模...
2023年3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全手性的掺杂室温磷光体系,发现并命名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Enhancement,CPE)这一普适性现象,揭示了分子间能量转移存在手性依赖特征。该发现深化了对手性分子体系...
细胞是生物结构、功能单元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命规律。临床样本量通常较少,单细胞多指标分析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对单细胞多参数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Tanner等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仪的概念。与传统的荧光流式相比,该仪器基于非光学物理检测原理与金属标签抗体识别细胞,检测通道理论上可达上百种,同时,检测通道之间相互无干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
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65米口径的天马射电望远镜对猎户座Orion KL天体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带宽(15 GHz)、最高灵敏度(mK量级)的Q波段谱线巡天工作。探测到约600条发射线,并成功从中证认出177条射电复合线和371条分子谱线。在天马望远镜探测到的53个分子品种中,21种是前人对Orion KL的Q波段搜寻工作[1]中未曾探测到的。这一工作表明了天马望远镜在探测弱线、开展大宽带谱线搜寻等...
2021年10月13日,中国科大学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高精度机器学习方法上取得新进展,最新成果以“Physically Motivated Recursively Embedded Atom Neural Networks: Incorporating Local Completeness and Nonlocality”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良保等开发出一种热点自动捕获目标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具有高度普适性,可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并提出基于纳米毛细泵的较小间隙主动捕获目标分子的原理模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分子光谱,具有快速、高灵敏和指纹识别的特性。杨良保团队长期从事SERS方面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在液液界面组装大面积单层纳米粒子膜(...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金龙教授和王灵芝教授团队,在多孔材料负载掺杂改性的光催化小分子选择性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在线发表于催化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催化学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