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6193条 . 查询时间(2.609 秒)
2024年5月30日下午,农学院隆平创新论坛——青年论坛第8讲在12教617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罗梓楠教授与邢虎成副教授主讲,学院副院长钱论文主持,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拟认定公示名单,由我校牵头,联合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园艺作物种源创新与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列其中。
2024年4月17日下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业管理处处长李荧、种业管理处副处长丁志远一行到访农业与生物学院。院党委书记侯士兵、副院长方亚鹏等会见。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计划项目办主任郭金超,平台基地办副主任唐昭,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长聘教授陈功友,学科与科技办主任宋士任以及学院相关领域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方亚鹏主持。
2024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爱荣研究员等编著的图书《中国寄生植物》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首次从寄生特性角度全面介绍了我国的寄生植物,在总结我国主要寄生植物类群的总体特征、寄生特点和生活史的基础上,对261种寄生植物的寄生类型、植株形态、地理分布、寄主范围、民间用途、栽培情况、危害现状等作了梳理和总结。
2024年11月16日,湖南省蔬菜产业体系加工岗位专家秦丹教授、湖南省油料体系加工岗位专家廖卢艳副教授等一行参加了南方稻稻菜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交流会及“安乡菜薹”品牌发布会现场活动。
2023年11月14日,为进一步加强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学科专业建设,拓宽科技人员学术视野。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段灿星博士、翁建峰博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夏来坤博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宋新元博士到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关于玉米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方面的学术报告。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朴洙满、副院长姜立雁、科研处处长夏海丰、玉...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我院作物学学科入选,并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是我院首次重大突破。本轮入选的学科均是上一轮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我院作物学学科再次成功入选,为我院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彰显了学院学科建设成果。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牵头申请的“特色园艺作物滋味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我校首次承担该类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
2024年11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挖掘与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在基因组水平全面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小麦育种历史,揭示了不同层次的结构变异对小麦适应性和育种的影响,为全球种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未来小麦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组支撑以及新的视角和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
2024年1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成功举办“南方稻稻菜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交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李岩,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张志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蔬...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离子束作物种质创制研究团队在水稻抗除草剂(草铵膦)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6批面上资助评审结果公布,蔬菜花卉所昆虫课题组博士后殷城和分子遗传课题组博士后张宇婷获面上基金资助,中国农科院共27人入选。
2024年11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大豆中鉴定到一个调控大豆抗倒伏的关键基因CS1,阐明了该基因通过调节生长素的定向运输调控大豆抗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4年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君教授率团队成员和博士研究生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交流合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郭东全主持会议。
实现多个基因组位点上的不同突变类型聚合,并在遗传转化当代产生无外源转基因成分的植株,是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虽然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 PE)作为一项最新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任意类型的碱基替换以及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但在应用中,不同编辑位点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在同一植株内聚合多种突变类型仍是一大挑战。此外,如何利用农杆菌转化在转基因当代获得无外源转基因成分的基因编辑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