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年代测定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年代测定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2.672 秒)
2024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亮高级工程师与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徐群研究员合作,在《大气科学》上发表了题为“近136年(1885~2020年)长江中下游伏旱期划分及其演变分析”的文章,该成果利用1885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五站(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梅雨期和夏季日气温、降水资料,划定出1885~2020年长江中下游伏旱期(图1),并用统一气温标准结合伏旱期长度,综合确定了近...
2024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JCR一区Journal of Climat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南大洋上层水体热含量年代际变率显著的纬向不对称性,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是该不对称变率的主要驱动力。该项研究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模拟,深入探讨了南大洋在几十年尺度上的热量变化特征及...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涌现以及形态学数据的积累,综合利用分子序列和形态性状进行整合的数据分析逐渐成为演化生物学尤其是系统学研究的热点。整合多方面的数据比单独依赖化石信息或分子数据,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统计推断结果,从而对探讨诸多演化生物学问题具有基础重要性。由于模型的复杂性,合理运用整合分析并在模型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是当前领域的难点。
甘肃临夏盆地内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区。同时,盆地还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化等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将古生物学与地层年代学相结合,建立临夏盆地最新生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在新的年代框架下,哺乳动物演化与盆地构造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 Pala...
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产自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乌尔禾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包含丰富的翼龙类、龟鳖类、鳄类、蛇颈龙类、蜥臀类和鸟臀类等脊椎动物化石,为恢复中亚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乌尔禾地区也是广义热河生物群的最西北分布区域。因此,对于该生物群的年代学研究极为重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工作要求,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2月30日开展了“文物鉴定公益服务”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征天、蒋蔚教授带领的单原子探测团队与云南大学田立德研究员带领的冰川学团队合作,首次对冰芯进行了氩-39(39Ar)同位素定年测量,为青藏高原羌塘冰川冰芯建立了上千年的精准年代标尺。相关成果以“A Tibetan ice core covering the past 1,300 years radiometrically dated with39Ar”为题于2022年9月26日在《...
北村遗址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2021年发掘的一处良渚文化早期的聚落遗址,目前已发现龙首镯、玉璜、玉蝉和石钺等重要玉器和石器,为研究良渚社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探索良渚古城的崛起背景提供了最新的资料。为确定北村遗址的绝对年代、探索良渚古城外围遗址的相互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北村遗址中的陶器、红烧土和碳化植物遗存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分析,相关成果以Q...
2022年3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和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司、科技教育司主要负责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古楼,为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揭牌并座谈交流考古学科建设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顶级考古学期刊《考古科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地区金沙江虎跳峡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岩画的高精度铀系测年》。该成果通过铀系测年测定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金沙江岩画最早绘制于一万三千多年前,首次确认我国保存有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记者2022年2月2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首次采用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确定位于金沙江中段的虎跳峡万人洞岩画为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据介绍,金沙江岩画最早发现于1988年,在几代文物工作者和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有七十余处岩画点被发现,是世界上同类遗存中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金沙江岩画多用描绘的技法、写实主义的风格,表现野牛、鹿、岩羊、野猪、熊、...
3万多年前的人类住在哪、悬崖边的“豪宅”有多大……2021年9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仙人洞遗址处于鲁山县观音寺乡境内,海拔576米。2020年6月,考古人员在鲁山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洞内有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更好地服务与推进新区建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了“雄安新区白洋淀区域及燕南长城考古”项目,并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自2020年12月到2021年5月,分两个阶段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最近,三星堆考古的重大发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加速器质谱计(AMS)为三星堆考古年代区间的建立提供了高精度14C年代数据,这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之后重离子物理研究所AMS对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贡献。近来,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数天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系列报道。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北京大学团队全程参与了三星堆遗址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考古学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配合国家诸多基本建设而开展的“基建考古”发掘项目覆盖全国,为解决重大学术问题或各级各类文保单位展示利用需要而设立的“主动考古”发掘项目日渐增多。各地出土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存和据此形成的考古报告呈几何式增长,为适应工作需要而成立的各级考古专门研究机构和文物管理、保护、展示机构增长迅速,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考古队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