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6896条 . 查询时间(0.625 秒)
中科大学提出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图)
甲烷 氨动力发动机 氢气
2025/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姚涛、王占东,副教授李洪良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展出高效电响应的二氧化碳还原酶(图)
酶 电化学 催化
2025/1/5
酶电催化是通过电化学手段为酶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提供还原力的催化系统。相比传统的电化学催化方法,酶电催化的催化电位接近二氧化碳的理论还原电势,其过电势更低且酶催化的选择性高。因此,酶电催化能够实现更高的法拉第效率和能量效率。对于提高酶电催化性能,亟待开发高效的表达体系和高活性的酶元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铁氧化物高效催化合成气制乙醇(图)
催化 合成 资源 分子
2024/12/22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设计合成了一种铁氧化物催化剂,可在催化过程中原位生成Fe3O4,作为主要活性位点主导DMO深度加氢反应,实现了90%的乙醇收率,并可在反应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锂离子吸附分离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图)
锂离子 吸附 分离
2025/1/6
锂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在锂离子电池和便携式储能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锂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盐湖提锂成为解决我国锂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电化学吸附法提锂因其速率快、容量大、环保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在电化学吸/脱附技术开发中,基于尖晶石结构的锰基材料一直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离子吸附分离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针对电吸附材料在实际应用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材料表面结构优化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二氧化碳 耦合 催化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长素的分解代谢(图)
植物 代谢 细胞 分析
2024/12/26
生长素(auxin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激素,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外部环境的变化。生长素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之一。作为主要的天然生长素分子,IAA在植物中含量最为丰富,并在植物的多个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根系发育、细胞壁扩展、维管束模式形成以及开花等生理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硫同位素解析雾霾物源和形成机制(图)
硫同位素 雾霾物源 形成机制
2025/1/6
2024年1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病灶微环境响应的纳米催化医学材料”项目2024年度进展汇报会在课题牵头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顺利召开。责任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孙雪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均,同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富友、复旦大学教授步文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岳冰、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研制出临界厚度塑料薄膜(图)
塑料 薄膜 高分子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233002、52103042、22341304)等资助下,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傅强教授团队在超薄高分子加工研究中取得进展,成功通过拉伸加工制备出临界厚度仅为12 nm的聚乙烯隔膜,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自支撑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多步拉伸技术规模化生产聚乙烯极薄膜(Scalable production of critically thin ...
中国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塑化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无机 金属材料 半导体
2024/12/13
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仇鹏飞、史迅和陈立东,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脆性碲化铋(Bi2Te3)基材料中通过调制反位缺陷诱导形成高密度/多样化的微观结构,实现了材料从脆性至塑性的转化,将塑性热电材料的室温热电优值提升至约1.0且与传统脆性热电材料相当。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exceptional pla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相互作用增强超辐射相变的新机制(图)
相互作用 超辐射相变 原子-腔混合系统
2025/1/6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乳酰CoA合成酶GTPSCS(图)
合成酶 细胞 遗传
2024/12/23
2024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河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团队合作,鉴定了乳酰CoA合成酶GTPSCS,并揭示了GTPSCS/p300/H3K18la信号轴协同调控组蛋白H3K18la水平和GDF15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放射耐药的表观遗传新机制。该成果于2024年12月5日以“Nuclear GTPSCS functions as a lactyl-CoA synthet...
电化学电容器主要通过在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的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形成电双层来实现电荷存储。在纳米限域条件下,局部电极结构、表面特性以及非静电离子-电极相互作用等因素对有效电荷存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二维平面界面相比,限域条件下的部分去溶剂化以及诱导电荷现象对于提高电荷存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高效分离丙烯和丙烷的MOF膜仿生耐磨损新结构(图)
分离 仿生 结构
2024/12/9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界生物体表机械保护的形貌结构启发,创新性地设计制备了具有纵横交织结构的耐磨损MOF(即ZIF-67)膜材料,有效解决了骨架柔性孔笼“开门”效应、膜晶间缺陷限制膜精准筛分丙烯能力、多晶膜表面不耐磨损等问题,为丙烯和丙烷的高效分离膜材料...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中更新世干旱化和地貌景观变迁促使欧亚大陆古人类扩散(图)
古人类 气候环境 同位素
2024/12/3
研究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生产技术及其与气候环境变迁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学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有研究发现,非洲早期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气候环境演化的长期趋势和变化幅度相关。而在欧亚大陆,缺乏大空间、长时间尺度的考古记录和古环境记录的综合对比,导致对古人类扩散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