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相关记录635条 . 查询时间(2.172 秒)
中国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塑化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无机 金属材料 半导体
2024/12/13
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仇鹏飞、史迅和陈立东,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脆性碲化铋(Bi2Te3)基材料中通过调制反位缺陷诱导形成高密度/多样化的微观结构,实现了材料从脆性至塑性的转化,将塑性热电材料的室温热电优值提升至约1.0且与传统脆性热电材料相当。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exceptional plas...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乳酰CoA合成酶GTPSCS(图)
合成酶 细胞 遗传
2024/12/23
2024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河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团队合作,鉴定了乳酰CoA合成酶GTPSCS,并揭示了GTPSCS/p300/H3K18la信号轴协同调控组蛋白H3K18la水平和GDF15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放射耐药的表观遗传新机制。该成果于2024年12月5日以“Nuclear GTPSCS functions as a lactyl-CoA synthe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高效分离丙烯和丙烷的MOF膜仿生耐磨损新结构(图)
分离 仿生 结构
2024/12/9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界生物体表机械保护的形貌结构启发,创新性地设计制备了具有纵横交织结构的耐磨损MOF(即ZIF-67)膜材料,有效解决了骨架柔性孔笼“开门”效应、膜晶间缺陷限制膜精准筛分丙烯能力、多晶膜表面不耐磨损等问题,为丙烯和丙烷的高效分离膜材料...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中更新世干旱化和地貌景观变迁促使欧亚大陆古人类扩散(图)
古人类 气候环境 同位素
2024/12/3
研究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生产技术及其与气候环境变迁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学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有研究发现,非洲早期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气候环境演化的长期趋势和变化幅度相关。而在欧亚大陆,缺乏大空间、长时间尺度的考古记录和古环境记录的综合对比,导致对古人类扩散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匮乏。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合成具有全碳骨架的共轭螺旋分子纳米管(图)
分子 纳米 合成
2024/12/4
碳纳米管具有一维通道、径向共轭和螺旋手性等结构特点,然而现有的制备方法尚不能实现精确控制碳纳米管的尺寸和手性。为此,合成化学家长期致力于通过有机合成的手段,发展自下而上合成碳纳米管及其类似分子的新途径,期望通过精确连接分子片段,突破现有瓶颈。环对苯撑作为扶手椅型碳纳米管的最短片段,具有高分子张力且径向共轭的大环结构,可作为合成共轭分子纳米管的潜在构建模块。尽管文献中已有通过轴向连接环对苯撑的尝试,...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多元素耦合对土壤能量持留能力的控制机理
元素 耦合 土壤
2024/11/30
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供给消费者。植物死亡后其残体输入土壤,形成土壤有机碳库,构成土壤主要能量来源。土壤有机碳能量大小与有机碳自身特性和多元素循环相关。而土壤持留能量的能力受何种因素调控及其与多元素耦合和有机碳自身特性的关联等尚不明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过程工程所王钰团队创新一维MAX相材料合成方法(图)
王钰 材料 合成 金属
2024/12/3
MAX相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陶瓷材料,因兼具陶瓷的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辐射性,在工业应用中备受关注。过程工程所王钰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维MAX相材料的创新合成方法,实现了MAX相材料从三维结构到一维结构的维度转变,有效解决了陶瓷材料的固有脆性,提升了强韧性,有望实现一维MAX相结构的规模化制备,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近日,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植物渗透胁迫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细胞 分离
2024/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61160572、31870254)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团队在植物渗透胁迫感知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分子拥挤敏感的DCP5介导细胞质中渗透感知机制(A cytoplasmic osmosensing mechanism mediated by molecular crowding-sensitive DCP5)”为题,于2024年11月1日发表...
嵌合性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受体,整合了抗体的抗原识别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的信号区以及共刺激分子的信号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T细胞中外源表达CAR后,产生的CAR T细胞可以针对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CAR T细胞治疗已获批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并且...
山西煤化所在密胺树脂解聚制化学品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聚合 生态环境 合成
2024/12/27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 formaldehyde resin),简称密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聚合形成的一种热固性树脂。热固性密胺树脂具有优异的刚性、稳定性、阻燃性等性质,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制造、餐具、家居装修等领域,但密胺树脂的优异性能同时也造成了密胺树脂废弃物难以被高效回收再利用。据调查2023年我国密胺树脂产量约为400万吨,且该数字还在逐年增大,这意味着未来将产生大量的密...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可见光驱动1,3-硼迁移高效合成α-叔胺(图)
合成 反应 药物 分子
2024/12/23
α-叔胺作为药物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骨架,其合成一直是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N-叔烷基化反应往往受到底物空间位阻大、反应活化能垒高等因素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陈以昀课题组与郑州大学蓝宇课题组2024年11月26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首次实现了可见光驱动的1,3-硼迁移至酮亚胺,高效构建了N-叔烷基化产物(Nat. Commun.2024, 15, 10...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及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查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迁移途径并对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持续、精准的治理与修复,是中国重金属污染状况下的国家需求。然而,重金属在农田污染及修复中有些迁移转化过程并不清楚,如吸附-解吸、络合-鳌合、沉淀-溶解等过程是如何影响元素迁移转化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是解析土壤-植物系统元素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手段,郭庆军研究团队利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镉同位...
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团队在塑料闪烁树脂合成及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同位素 塑料 应用
2024/12/19
在放射性污染监测和废物管理中,如何有效、快速、稳定地处理与检测关键放射性核素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挑战。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11月11日,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侯小琳教授、史克亮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重复多次使用的高稳定塑料闪烁树脂(PSresin),实现对放射性核素锝-99(99Tc)的高效分离与检测。该研究成果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发表(ht...
中国科学院新研究支持冰期结束后海洋“羽状分层”假说(图)
地球化学 同位素 分析
2024/11/9
2024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利用锂同位素分析结合质量平衡模型,探讨了马林诺雪球地球事件结束后约6.35亿年间海洋化学的演化过程。这一研究对古海洋锂同位素变化提出了新理解,支持了冰期结束后海洋“羽状分层”假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揭示伪菱形藻毒素合成基因的起源与演化机制(图)
合成 基因 演化
2024/11/8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楠生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发表论文“伪菱形藻软骨藻酸毒素合成基因的起源与演化”,在成功构建13种伪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基因组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探讨了神经毒素软骨藻酸(domoic acid)合成基因的起源与演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