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要闻 静电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3.864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增强界面静电吸附实现无枝晶锌负极(图)
静电 电极 腐蚀
2024/8/20
2024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金属负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强了电极界面对锌离子的吸附,实现了高Zn(002)取向的无枝晶锌负极。此外,团队提出了以电极/电解液界面处静电吸附强度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初步筛选标准。
2023年6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ological Reviews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员和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联合发表的长篇综述:Charging CAR by Electrostatic Power,总结了静电相互作用在天然免疫受体以及人工合成免疫受体的信号传导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电荷的相互作用来设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策略。
2023年6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ological Reviews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员和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联合发表的长篇综述:Charging CAR by Electrostatic Power,总结了静电相互作用在天然免疫受体以及人工合成免疫受体的信号传导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电荷的相互作用来设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策略。
兰州化物所固-液界面摩擦起电研究获新进展(图)
固-液界面 摩擦起电 静电防护
2023/5/18
摩擦起电是界面摩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其电荷积累易导致表面带电。特别是对含油界面,界面静电原位复合被抑制,静电积累加剧,易导致油品积碳和加速氧化失效,其危害不容忽视。固-液界面摩擦起电的机理复杂,既受控于界面双电层的性质,又受控于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与界面性质,这为开展固液界面摩擦起电机理与静电防护研究带来极大挑战。
空间热等离子体探测载荷需要对两种不同电荷极性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进行探测。静电分析器作为热等离子体探测最经典的探测方案,利用内、外两个极板间狭缝的电场对入射等离子体进行探测,在特定电压极性下,只能探测一种电荷极性的等离子体(电子或者离子)。等离子体包含两种不同电荷极性的粒子,所需的静电分析器电压极性相反,单台仪器难以同时满足两种电荷极性粒子的探测需求。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利用两台独...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爱思唯尔 2017年 中国高被引 学者榜单 物理学 天文学 理学
2018/1/27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24门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武汉大学 24门 全国第二 哲学 医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2018/2/2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6年7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一期”毕业生、美国西北大学博士生韩铭与其导师西北大学材料系系主任Erik Luijten教授,原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Steve Granick教授(现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软物质与生命物质研究中心负责人)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合作发表题为“Reconfiguring active particles by electrostatic imb...
2012年6月27日,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梅中磊副教授指导,信息学院2009级电信基地班本科生杨帆同学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D. C. Electric Invisibility Cloak(直流电型隐形装置)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简称PRL) 正式接收,并将于近期出版,这是信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在该期刊发表重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