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系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太阳系物理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1.744 秒)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实验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开展的“关于核心塌缩型超新星的中微子过程对太阳系p-过程核74Se丰度影响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74Se可能来源于超新星爆发过程中的74Ge(νe, e-)74As和74Ge(p, n)74As(砷)反应,这为解释太阳系74Se(硒)丰度作出重要贡献。该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
2022年12月13日上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首批科学图像新闻发布会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本次发布对外公布了“夸父一号”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3台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由国家天文台牵头研制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性能达到国际先进...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高速公路网,可比以前更快的速度穿越太阳系。这样的路线可以使木星附近的彗星和小行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达到海王星的距离,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达到100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它们可以用来将航天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送到地球系统的遥远角落,并监测和了解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近地物体。这一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研究人员观察了这些路径的动力结构,在从小行星带延伸到天王星甚至更远的空间流形中形...
磁场扰动是天体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关键特征。不同于地球,月球没有明显大气和全球性的强磁场,因此,超声速的太阳风会直接轰击月球表面,月球向阳面吸收太阳风粒子,太阳风所携带的行星际磁场则穿越月球,在月球背面形成等离子体空腔,即月球尾迹(图1)。由此形成的抗磁电流,会在月球后方产生全球性的磁场扰动:增强尾迹中心的磁场并减弱尾迹四周的磁场。除了尾迹这种全球性扰动之外,月球表面还有许多区域性的磁场增强。前人的...
对于大多数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来说,太阳系和类星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一项由北京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工作表明,太阳系内尘埃粒子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生长。
在太阳系早期,类地行星、月球和小行星上发生的撞击作用是非常普遍又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撞击过程产生的巨大能量曾被认为是行星和小行星进行熔融分异的主要热源之一。但是,对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研究却发现:陨石(例如,普通球粒陨石)即使遭受高达60 GPa以上的强烈冲击,也只产生微米至毫米级宽度的熔脉或熔融囊,这些冲击熔体只占到陨石体积极小的一部分。模型计算也显示,当设定小行星温度为100-300 K时,在撞击...
2019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表示,在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揭示了太阳物质来源以及传输过程的重要物理机制。 太阳暗条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有些暗条是极性相反的局部磁场的分界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阳磁场的复杂结构。其产生、发展和消失有一定的规律,但也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活跃起来,甚至突然...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一颗4.7亿年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首次在瑞典一座石灰石采矿场被发现。这颗陨石与迄今已知陨石均有明显区别,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刊登于2016年6月14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这一发现,或将帮助人类重塑陨石历史。陨石是太阳系中偶尔坠入地球的宇宙碎片,大部分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对研究宇宙的形成很有帮助。而L型球粒陨石是最常见陨石类型之一,约40%被记载的陨石都属于此类。据...
2016年3月17日,新疆天文台第七次学术沙龙活动举行,光学天文与技术应用研究室沈金花博士和活动星系核研究团组韩振华为大家作报告,分别介绍了太阳耀斑多波段观测研究和黑洞吸积的热吸积流模型。
太阳系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具有和地球相似的光照条件,存在液态水甚至大气层——开普勒438b曾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新地球”。而一项最新的研究或许会让这一希望化为泡影。
太阳系外首次观测到极光     太阳系  极光       2015/8/4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绚丽多彩令人见之难忘。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公开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颗太阳系之外的星体,天文学家在它的大气层中观察到了标示着极光的活动。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外观测到极光,其亮度比发生在地球上的任何一次极光强一百万倍,散发的能量则比木星磁气圈中产生的要强一万倍。 极光是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能看见的美丽现象,其不只在地球上出现,我们太阳系所有其他有磁极的行星上也都能观测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