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仿生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仿生学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2.812 秒)
设计并合成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并模拟天然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支架材料,对大体积肌肉缺失(VML)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现有的支架材料难以兼具低模量与高韧性,导致承载力不足,无法实现早期功能替代,导致治疗周期长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低。此外,现有材料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临床中的复杂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李承辉教授课题组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朋飞教授团队,从天然肌肉的结构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一种...
2024年9月8日至10日,第二届仿生界面材料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20余位仿生纳米界面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9位院士、11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江雷,中国科大校长特别助理、苏州高研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褚家如,苏州高研院副院长屠兢、倪...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绿氢,是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在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方面极具潜力。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和可见光来驱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以满足水分解所需的能量要求。其中,发展高效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是该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持续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对占比太阳光谱不足5%的紫外光的利用效率已近100%,而对占太阳光谱中占比达45%的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却很低。究其原因是...
体内铜离子的异常积累会造成组织损伤,并且与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威尔逊氏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癌症和角膜色素沉着等)。因此,监测内源性铜和外源性铜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各种铜离子异常积累相关疾病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实现体内外铜离子的识别,清除体内多余铜离子并逆转高浓度铜诱导的组织损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24年9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微电子学院孙海定教授iGaN Lab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在仿生光电神经感知器件的前沿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以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为核心材料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实现具有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该器件首次提出利用光电化学器件架构,结合传统半导体构筑新型半导体/电解质异质界面,并逼真模拟了生物体中的复杂视觉行为。该成果以“...
全球建筑热调节的能源消耗占比超过40%,这一数据突显了发展低碳建筑结构的必要性。低导热系数的气凝胶保温材料在节能建筑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广泛应用受到机械稳健性、热稳定性和耐火性不足的挑战。
利用仿生超分子组装策略,在多层次上构筑类生命组装体,模拟自然界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入阐明关键生命活动的物理化学机制,并有效干预甚至逆转疾病进程。生物能量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生命体中涉及数量众多且时空有序的生物酶催化级联化学反应。目前,通过仿生分子组装技术在体外构建单一体系,实现生物能量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双向人工模拟仍然存在巨大挑战。
2024年7月9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玉鹏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忠鹏研究员在仿生湿态传感界面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受英国皇家化学会邀请,以Bioinspired multi-scale interface design for wet gas sensing based on r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为题,在Materials HorizonsQ...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研究员陈庆安团队在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方面取得进展,发展了溴化物催化的氯转移反应。该反应能够利用卤代有机污染物作为卤源,实现不同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这一策略为构建高附加值的卤代产物提供了新方法,并为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锂享有“21世纪能源金属”的美誉,在能源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锂资源丰富,但80%的可开采锂储存于盐湖,因此盐湖提锂逐渐成为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的重要课题。考虑到我国盐湖中镁锂离子比例达数百,而二者水合直径差异却极小(约1 Å),构筑连续无缺陷的高品质筛分膜是提锂应用的难点。
利用分子组装策略,以活性生物大分子为组装基元,通过精准调控非共价相互作用,仿生构筑类生命组装体,模拟自然界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在分子水平上深入解析和主动干预生命过程(如能量转换、信号传导和物质输运)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作为细胞中制造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工厂”。在体外条件下重构稳定且高效的仿生线粒体,是该领域一项挑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225206、12050004)等资助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柔电国重)张一慧教授团队在仿人类皮肤机械感知功能的新型三维电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仿人类皮肤机械感知功能的新型三维电子皮肤(A Three-Dimensionally Architected Electronic Skin Mimicking Human Mecha...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2024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研究组(1805组)尹恒研究员团队在农药高效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传统农药剂型在作物叶片的附着力较弱,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只有小部分活性成分被目标生物所利用,这是导致农药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农药利用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纳米农药可改善农药有效...
在生物体中,质子的浓度比其他离子低六七个数量级,为控制质子传输、维持pH平衡,生物质子通道采用了一种与其他离子通道不同的传输机制。它并不需要一个开放的通道来传输物质,而是内部形成一条连续的氢键线,质子可以在线上连续跳跃。这种独特的机制可以阻止离子和水分子的迁移,从而实现完美的质子选择性,允许质子快速传输的同时阻止其他离子和分子的传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