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307条 . 查询时间(3.139 秒)
2025年4月7日23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成果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靶点。深圳先进院为该研究第一单位。
2025年4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吕爱兰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Dual genetic tracing demonstrates the heterogeneous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neuromesodermal progenitors in...
2025年4月3日,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Single-cell spatial transcriptome atlas and whole-brain connectivity of the macaque claustrum”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猕猴与啮齿类动物的屏状核结构、细胞类型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现猕猴屏状核按照皮层投射偏好可分为四个亚区,猕猴屏状核与小脑外所有...
人类和动物均具备快速识别外界环境中同类或其他物种运动模式的能力。这种本能可以帮助人类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察觉潜在威胁,并使人类能够区分同伴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动作。对于动物而言,这种能力更是关乎生存。无论是捕食、躲避天敌还是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快速解读生物运动模式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有研究证实,人类和猕猴均具备加工生物运动的能力,但大脑处理跨物种与同物种生物运动信息以及这一能力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变仍是...
人类和动物均具备快速识别外界环境中同类或其他物种运动模式的能力。这种本能可以帮助人类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察觉潜在威胁,并使人类能够区分同伴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动作。对于动物而言,这种能力更是关乎生存。无论是捕食、躲避天敌还是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快速解读生物运动模式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有研究证实,人类和猕猴均具备加工生物运动的能力,但大脑处理跨物种与同物种生物运动信息以及这一能力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变仍是...
忆阻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器。忆阻器作为仿神经器件,在类脑计算和脑机接口等领域颇有潜力。2025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课题组致力于流体忆阻器研究,在器件构筑、传输原理与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前期,该团队设计并构筑了聚电解质限域流体体系,发现了该体系中的忆阻行为,实现了突触可塑性的化学调控行为、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为发展类化学突触功能器件、神经智能传感、神经形态计算等提供...
2025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张哲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胡霁教授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GLp-2 prevents antipsychoticsinduced metabolic dysfunction in mice》,揭示了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类似物替度鲁肽(teduglutide)在缓解奥氮平诱导...
衰老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延缓衰老并预防衰老相关疾病已成为关乎社会发展和个人健康的重要课题。作为衰老的十二大标志之一,慢性炎症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代谢稳态对于维持生命体发挥正常功能十分关键,其失衡在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尽管代谢与衰老、代谢与炎症的相关研究已广泛开展,但能够同时调控衰老和...
2025年3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化药1类新药TLX-83胶囊,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获准开展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I期临床试验。
2025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团队和动物研究所宋默识团队合作发现,被广泛认为具有代谢疾病缓解作用的益生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即使以灭活的形式使用,也可能加重重要的病原菌沙门氏菌感染。这提示益生菌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或存在潜在风险,并提出未来临床应用应更加谨慎,以确保益生菌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DA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传递角色,调节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然而,除了其正常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多巴胺可以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与靶蛋白发生共价修饰,影响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细胞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虽然多巴胺的生理功能已被广泛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它在病理状态下的作用,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
2025年2月25日,《Neur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镁离子对NMDA受体多重调控机制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团队完成。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作为突触可塑性的关键分子,其功能受镁离子(Mg2+)的电压依赖性阻断与电压非依赖的变构调控,但具体分子机制长期未明。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Mg2+在NMDA受体中的多重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导致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如肌肉僵直、震颤、运动迟缓以及认知障碍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PD患者数量将持续增加。目前PD的治疗主要依赖多巴胺替代疗法,如左旋多巴(L-dopa),这种治疗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病情进展或改善所有类型的症状。因此,深入探究PD复杂的致病机制,并发现新的...
达尔文式筛选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态系统中,构筑起一套精密的细胞间竞争监察机制,这种生物界的"优胜劣汰"法则深刻塑造着组织架构与功能网络。细胞竞争通过清除次优细胞,确保了多种组织的完整性,而神经元竞争则专门通过塑造神经网络来建立精确的感官、运动和认知功能回路。然而,我们对不同神经细胞类型在发育和病理环境中细胞竞争的理解仍然有限。
攻击行为在进化中是一种保守行为,有助于动物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如食物、领土、配偶和幼崽等。通常,攻击行为由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组成。小鼠中,欲求阶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标动物,而满欲阶段涉及一系列运动行为如咬、踢或摔跤。先前研究已确定下丘脑、僵核、后侧杏仁核和后侧无名质等几个脑区的调控影响攻击行为,但攻击行为的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之间过渡的神经机制尚无报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