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经济学”相关记录389条 . 查询时间(5.187 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团队揭示互联网使用对马铃薯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图)
互联网 马铃薯 生态效率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12/3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中心在冬小麦抗旱品种鉴选指标和方法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农业资源 繁殖 生态系统
2024/8/8
冬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世界范围冬小麦主产区变得更加干旱。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是应对干旱对作物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提升作物抗旱性需要维持作物在有限供水下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更需要提升其收获籽粒产量的能力。针对大量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获取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周期长、投入大,并受到年际生长环境变化影响。找到简单、准确、快速预测作物品种抗旱性的方法,能够提高作物抗旱品种选育的效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气候变化对全国红树林湿地分布及碳汇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气候变化 生态 养殖
2024/8/13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碳汇”。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且被开垦为沿海农田和水产养殖池。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点,且面临的威胁已由早期的毁林破坏转变为因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生态退化。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红树林潜在分布和碳汇的影响对于其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5种主要红树林物种,构建了高精度的物种...
西双版纳州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图)
西双版纳州 乡村振兴 上海 交通大学
2024/12/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地区骤旱演变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耦合
2024/6/19
21世纪全球变化背景下农业骤旱激增,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影响巨大。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全球骤旱频发的热点地区。因此,了解骤旱演变对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侵蚀沟调控融雪径流-泥沙-养分流失过程研究中获进展(图)
过程 农业 生态系统 土壤
2024/6/17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壤侵蚀尤其是沟道侵蚀威胁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与粮食生产能力。当前,东北黑土区约有66.67万条侵蚀沟。切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地退化的重要指标,是连接上坡和下游渠道的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对切沟如何调节融雪期间集水区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过程知之甚少,限制了对东北黑土区以土壤侵蚀防治与非点源污染控制为目标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地利用优化布局策略...
谷子,作为营养丰富、耐旱耐瘠、节水节肥且适应性广的粮食作物,在华北平原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谷子茎秆柔软导致其在生育后期容易发生倒伏,严重制约了谷子产量和品质。优化冠层结构被视为降低倒伏风险、提升作物产量的有效策略。研究谷子种植的适宜冠层间距配置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图)
生态产品 社会经济
2024/6/2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也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引。“两山”理念指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与自然动态统一的辩证关系。然而,目前在“两山”实践的进展、转化成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等方面仍缺乏定量研究。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在水源供给、增湿降温、雨洪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不断加大湿地的保护和城市湿地的建设,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湿地总体上仍大面积损失。城市湿地萎缩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性。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城市湿地监测,获取长时序、高频次的城市湿地时空动态变化信息,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课题。
植物所科研人员等培育出饲草高粱新品种(图)
培育 种植结构
2024/2/26
2024年1月24日,农业农村部第742号公告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培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木稷1号’和‘木稷2号’获登记。培育耐逆高产饲草新品种、发展草牧业是填补我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减轻对进口依赖的重要途径。高粱生物量大,耐逆性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耐盐碱饲草作物之一。饲草高粱也叫高粱杂交草、高丹草,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植...
近日,2023年度天津市科协决策咨询课题入选名单公布,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于海波副教授申报的《智慧农业模式驱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获得重点课题立项。于老师持续关注智慧农业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研究,致力于立足旅游管理科研工作,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提升学院科研工作影响力,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