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能物理学”相关记录648条 . 查询时间(3.385 秒)
中国科学院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验收(图)
离子 粒子 加速器
2024/12/13
2024年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中国科学院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完整构建(图)
火星 空间 太阳 高能粒子
2024/11/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构建了火星空间完整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质子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2024年11月19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名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学家首次完成对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能谱构建(图)
火星 空间 太阳 高能粒子
2024/12/4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该杂志...
2024年11月20日,科学家首次构建了火星空间完整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质子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该杂志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细粒子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图)
粒子 有机 量子化学
2024/11/14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我国重霾期间气溶胶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SOA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其光化学氧化产生的活性物种(如过氧自由基(RO2)、克里格中间体(Criegee)等)在SOA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从分子尺度探究活性物种之间的相互转化机制,对深入理解SOA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完成阿尔法磁谱仪升级项目全部模块生产任务(图)
高能物理 粒子 探测
2024/11/14
2024年1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硅径迹探测器升级模块的生产任务正式完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MS项目领导者丁肇中教授莅临高能物理研究所参加了庆祝仪式,与高能所前所长王贻芳院士、项目团队以及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欧美日专家齐聚松山湖,把脉中国散裂中子源(图)
中子 加速器
2024/11/14
2024年11月4至6日,近20位来自欧美日研究所和大学的知名专家齐聚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参加2024中国散裂中子源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把脉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开放运行、成果产出和二期工程建设。本次会议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组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等构建出可趋化性运动的活性液滴系统
活性 系统 高能
2024/11/14
薛定谔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普里高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进一步阐释了能量在有序结构演化中的作用。生物组装体展现出这种能量耗散的特性。当前,科学家借助化学手段,构建了多种耗散组装体系,获得了瞬态结构和性质。而远离平衡态的涌现功能如机械功能相对稀缺。因此,需要拓展耗散组装的研究范式来探索能量消耗带来的独特性质与行为,这将有助于开发复杂功能并深化科学家对生命活性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能量粒子沉降影响地球极区中间层臭氧方面取得进展(图)
粒子 气候 大气 分子
2024/11/8
地球极区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冰冻圈与大气的强耦合过程影响大尺度环流异常,进而对区域气候和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作为极区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极区中间层臭氧会不断受到来自太空的能量粒子影响。沉降在极区的能量粒子能够电离大气分子产生奇氢(HOx)和奇氮(NOx),进而加剧臭氧的催化损耗过程。极区能量粒子沉降分两种情况,一种来自太阳质子事件(SPE),主要的沉降范围为极盖区;另一种是来自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完成质子束窗首次更换(图)
中子 质子 加速器
2024/11/4
中国散裂中子源在2024年暑期维护期间,成功完成了质子束窗的首次更换。新研制的质子束窗通过了170kW的束流功率考验,运行状态稳定,标志着这一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光机所在高能激光系统光隔离器用TAG、YIG磁光透明陶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高能激光 系统 陶瓷 光信号
2024/10/25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王俊研究团队、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周圣明研究团队先后在Mg、Si共掺杂TAG磁光陶瓷和应用于中红外波段的YIG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Fabrication of high optical quality TAG ceramics by vacuum sintering and non-stoichi...
2024年10月15日,台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志刚教授团队与特拉华大学魏秉庆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Doubling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i Solar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
移动式宇宙射线中子技术是观测中尺度土壤水分的新方法,通过监测近地表宇宙射线中子强度,可以反演百米尺度范围内平均土壤水分状况,为创新土壤水观测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文智和张勇勇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模型分析等手段,从样地—样线—区域多尺度,对祁连山、河西走廊近地表宇宙射线中子强度特征、非土壤水氢源类型和中尺度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等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