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370条 . 查询时间(4.359 秒)
2024年12月9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帆课题组在氧化物表界面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结合模型与实际催化体系研究,系统阐明氧化铈催化CO加氢反应中原子尺度构-效关系,优化了用于合成气转化的铈催化剂,并推进了模型指导的催化剂设计。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能量和动量维度直接观测到石墨中载流子倍增(图)
观测 反应 动力学 光子
2024/12/4
2024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14 组)周传耀研究员等利用自行研制的基于高次谐波产生的飞秒时间分辨角分辨极紫外光电子能谱仪,对石墨狄拉克点附近的载流子动力学从能量和动量维度进行了直接测量,发现了与激发光子能量密切相关的碰撞电离,为激发光子能相关的载流子倍增提供了直接证据。
苏州纳米所吴晓东研究员等合作Angew. Chem. Int. Ed.:局部浓缩离子液体电解液的非平衡态溶剂化结构助力宽温高压锂金属电池(图)
吴晓东 离子 电解 结构 高压 锂金属 电池
2024/11/30
锂金属电池(LMBs)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之一。然而,LMAs与常规碳酸酯电解质的严重副反应导致形成稳定性极差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和严重的锂枝晶生长。尽管醚类电解质在LMAs上显示出优异的还原稳定性,但由于它们较差的氧化稳定性(接近4.0 V vs. Li+/Li)通常不适合高电压LMBs的应用。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电解质(ILEs)因其不可燃性、低挥发性、宽电化学窗口、优异...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在断层带泥质充填节理岩体剪切滑移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岩土 灾害 颗粒
2024/12/1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日渐减少,我国中东部矿井逐步向千米深部延伸。由于地质历史上长期构造运动的反复剪切挤压作用,深部地层频频出现大范围断层破碎带。以淮南矿区为例,矿区范围内落差大于20米的断层达600余条,每平方千米平均0.4条,其中延伸长度大于1000米的断层占总数的62.5%。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公路、铁路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大量隧道需穿越构造密集发育的深部地层,如...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发展益生菌“封装 ”新方法可提高益生菌递送效果和稳定性(图)
益生菌 活性 复合
2024/11/30
2024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离子束中心工业微生物课题组王鹏团队在益生菌递送及功能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团队利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对益生菌进行包裹,并通过体外模拟、动物体内实验等方法验证益生菌功能和活性。成果发表于食品领域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2503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戈惠明教授、谭仁祥教授和张博副教授研究团队,在trans-AT聚酮合酶的生物合成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Lankacidin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trans-AT聚酮合酶的独特作用机制研究(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a trans-AT polyketide synthase in the b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超高比表面甲烷吸附材料创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吸附 材料 有机
2024/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5503、22125102、U21A20285)等资助下,武汉大学汪成教授和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合作,在超高比表面甲烷吸附材料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超高比表面积共价有机框架甲烷吸附(Ultrahigh-surface-are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methane adsorption)”为题,于2024年11月8...
苏州纳米所吴晓东研究员等AEM:一种调节室温钠硫电池界面相的不可燃双功能电解(图)
吴晓东 钠硫电池 界面 电解
2024/11/30
新能源电力资源错配和消纳等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低成本高稳定储能技术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储能方式仍在持续探索中。以低成本硫和钠为电极的高温钠硫电池在大规模储能中已有数十年的商业化应用,然而硫的利用率不足以及使用熔融态电极带来的高维护成本和安全性隐患,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室温钠硫(RT Na-S)电池可在常温下运行,提供了更安全、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但电极与电解液相间的复杂问题带来了诸多挑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月球 演化 结晶
2024/11/29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PKT)的东北部,并成功采回1731 g月壤样品。前人对返回样品的研究推进了对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浆演化机制的认识。斜锆石是月球玄武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广泛用于U-Pb年代学研究;同时,撞击作用可能会导致斜锆石发生形变和相变。因此,斜锆石的研究对于确定岩石的形成时代...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可实现高效海水提铀的复合吸附材料(图)
复合 吸附 材料 生态环境
2024/11/29
2024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103组)陈吉平研究员团队在海水提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精心设计的蜡铸造法和“相转换”过程,制备了具有大孔结构的聚偕胺肟(WMPAO)水凝胶粒子,并将其包覆进海藻酸-聚丙烯酸(A-PAA)球中,制备了A-PAA@WMPAO复合球材料,该复合球材料可用于海水中铀酰离子的富集分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任子坤等-GRL: 早始新世增强的“风-蒸发效应”驱动热带降水向赤道收缩(图)
任子坤 蒸发 气候 辐射
2024/11/27
早始新世是距今五千六百万年以前的地质暖期,其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前时期高9~23℃,具有与未来高排放预估情景相似的温室气候,因而是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时段。近年来的气候模拟研究表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能够令热带降水的经向分布向赤道收缩,驱动副热带干旱区向赤道扩张。这一现象在早始新世显著存在,但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晰。
化工园区成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中国石油 石化行业 主阵地
2024/11/29
“化工园区是我国石化行业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依托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借鉴国际先进化工园区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方式由分散向集聚、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重复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高端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化”)党委书记李云鹏近日在2024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上指出。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吸附回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技术之一,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其优势前景更加凸显。然而由于VOCs吸附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导致目前尚未形成吸附剂选型依据,迫切需要展开VOCs吸附材料孔结构-吸附量精确关系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共价DNA编码化合物库工作流技术驱动新冠非结构蛋白抑制剂的发现(图)
结构 蛋白 活性
2024/12/3
2024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陆晓杰团队联合许叶春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 “Covalent DNA-Encoded Library Workflow Drives Discovery of SARS-CoV-2 Non-structural Protein Inhibitors” 的文章。该研究开发了共...
上海高研院锂枝晶高效抑制涂层材料研究取得进展(图)
涂层材料 金属 活性
2024/11/30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 (−3.04 V vs. 标准氢电极),因此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持续消耗,导致锂金属电池的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在锂负极上构建人工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层),是抑制锂枝晶形成并提高循环性能的有效策略。三维共价有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