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种群生态学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2.281 秒)
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合作,在外来种麦鲮和土著鲮的种间营养生态位重叠、潜在种间竞争和生态学影响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了国际学术刊物Biological Invasions(JCR 1区)、Freshwater Biology(JCR 1区)和Scientific Reports(JCR 1区),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32...
山地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以及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国西南山地作为北半球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其物种特有性的形成机制备受关注。前期研究表明,中新世以来喜马拉雅的隆升和季风气候的增强导致了物种多样化速率的快速增加,而中新世之后的地质和气候变化主要影响了种群水平的遗传分化。不过,上新世及更新世时期的地质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物种特有性的形成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日前,山西省林草局举行“省鸟”褐马鸡命名40周年专题新闻通气会。历时两年的褐马鸡物种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褐马鸡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平均数量达1.9万只;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分布总面积达1.19万平方公里。
滇中高原的起源及水系演变与青藏高原隆升息息相关,特别是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重塑了滇中高原的地貌与河流系统,对鱼类的演化也产生剧烈而深远的影响。但这些关键地质事件(如湖泊的收缩与扩张、河流袭夺事件)对滇中高原鱼类群落分布和遗传结构的影响仍知之甚少。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类活动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生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淡水大型动物(即最大体重能达到30kg的动物,如鲟鱼、鳄鱼、巨型龟类、江豚、河狸和大鲵等)对环境变化尤其敏感,经历了明显的本土种群丰度下降和分布范围缩减。此外,越来越多的淡水大型动物被引入到其本土分布范围之外的区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物与环境学科组围绕全球淡水大型...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隶属于铁青树科蒜头果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孑遗植物,仅残存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的喀斯特地区,因其种子富含神经酸而具有极高经济和药用价值。由于其种群小且生境破碎化严重,蒜头果在《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规划纲要(2010-2020)和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中被列为急需采取紧急拯救保护行动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科学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对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群落生态学中的稳定性最常采用变异系数(即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来衡量,它描绘了群落丰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相关理论研究表明,群落稳定性可分解为种群异步波动(即种间异步性)与加权平均的物种稳定性(即种群稳定性)。最近的实证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均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主要呈现正相...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组近期在《Zoological Research: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发表了应用网络多样性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文章。该方法在传统多样性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多样性,进一步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度量的理解。
由于创始种群已经灭绝,对现代犬种的起源和极端形态进化的研究很少。在这里,我们分析了8个100-200年前从瑞典北部传统服装中获得的狗毛样本,以探索现代北欧拉普猎犬和麋鹿猎犬品种的起源和人工选择。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统研究与保护实践,并参与发起、推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政府层面行动计划。目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这一保护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已经理论化和国际化,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国家层面的《国家生态红线保护战略》明确规定要用法律保护“极...
自人类世以来,外来入侵物种迅速增加,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造成严重威胁。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导致的有意或无意的物种迁移日益频繁,使得许多非本土植物得以在新的地理区域内建立种群并迅速扩张,成为入侵植物。这些外来入侵植物在新环境中往往缺乏自然控制机制,其生长、繁殖能力及竞争力可能超过本地物种,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
自然界中,大部分昆虫没有抚育行为。也就是说,当昆虫妈妈将自己的后代以产卵的形式留下后,它们便静静地死去。那么,蝗虫作为群聚型昆虫,它们的母亲能够为后代做什么?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arental experiences orchestrate locust egg hatching synchr...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又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首次开花,这标志着浙江楠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乳腺是哺乳动物的标志性状,它通过分泌乳汁将营养物质从母体有效地传递给后代,进而提高后代以及种群的适应力。在哺乳动物各个类群中,从有袋类动物到真兽类动物的产乳效率逐渐提高。虽然有袋类动物(如袋鼠和蜜袋鼯)和真兽类动物(如人类和小鼠)都能分泌乳汁,但它们在哺乳策略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袋类动物的妊娠期短,胎儿通过胎盘获得的能量有限,它们依靠在母亲育儿袋中较长的哺乳期来获取营养和生长:袋鼠的哺乳期约为3...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扶荔宫里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开花了。土沉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的常绿高大乔木,又名蜜香树、白木香,是传统名贵香料沉香的主要原料植物。种加词“sinensis”指原产中国,其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