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生物化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3.139 秒)
中国科学院象甲总科系统演化研究取得进展(图)
系统演化 地质古生物 昆虫
2023/10/2
象甲总科是一类非常繁盛的昆虫,已描述超过6万个物种,是当今自然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晨阳等通过对前人发表的象甲总科数据集进行重新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可靠的象甲总科各科间的系统发生骨架树,解决了现生象甲总科各个科之间的演化关系。9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上。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正加速丧失,对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目前,已有关于物种多样性能促进森林生产力的研究,但多只关注植物多样性,缺乏对其他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的验证,这限制了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内在机制的认知。昆虫是动物界中多样性和数量最多的纲,几乎遍布各种类型的栖息地。它们通过与植物的多种相互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
Logo设计含义:通过选取“七巧板”组合成的鸟的图形为基本型,结合“DNA”和“叶子”的形状组合,融入了“生物”和“传承”“生命”的核心元素,醒目而巧妙的表达了生物标本馆的概念。色彩采用高纯度原色,象征生物的多样性以及馆藏标本的丰富。也象征生物标本馆的活力、开放、共享及科普功能。
希望该LOGO能充分发挥并扩大生物标本馆这一科技基础资源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版纳植物园在青藏高原发现沫蝉科首个化石记录(图)
版纳植物园 青藏高原 沫蝉科 生物化石
2023/5/15
沫蝉科(Cercopidae)包含178属约1561种,现生种类全球广布。迄今为止,沫蝉科的化石记录较多,从古新世到更新世共报道了40多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和美洲地区。沫蝉科最古老的确切记录为报道于中国香港的疹状奇沫蝉(Allocercopis punctatis Lin, 1997)。然而,大部分沫蝉科化石记录的发表年代较早,缺乏对关键鉴定特征的深入研究,其分类学位置仍不明确。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揭示食蚜蝇捕食和传粉的特殊进化机制(图)
食蚜蝇捕食 蛋白质编码基因 昆虫
2022/10/16
2022年7月6日,基因组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国际知名生物学杂志《BMC生物学(BMC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of the hoverfly Eupeodes corolla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predation and pollination in insects”的研究论文。研究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道虎沟生物群中发现最早的昆虫育幼行为(图)
道虎沟生物群 昆虫育幼 昆虫化石 淡水生态系统
2023/7/16
亲代抚育指双亲对卵或后代的保护、照顾和喂养等,被认为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适应行为。在哺乳类、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尤其是社会性昆虫中多次独立演化。其中,携卵行为(brood care)是亲代抚育的一种形式,通常是指单亲在产卵后携带卵或幼体以提供保护的行为,可有效提高孵化率和后代存活率。然而,这种行为很难被记录在昆虫化石中,目前中生代昆虫携卵的直接化石证据仅发现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和白垩纪...
2022年6月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合作的题为“The downside of metabolic diversity: post-ingestive rearrangements by specialized insec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专食性昆虫可以利用植物中两种不同代谢通路的产物进行互相解毒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昆虫在中生代的生态辐射(图)
昆虫 生态辐射 进化生物学
2023/7/16
现代自然界中,昆虫物种数超过地球生物总数的60%。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生态角色,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碳循环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深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图)
天敌昆虫 精准定位 分子机制 当代生物学
2022/1/3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发现新疆红花特色蜂蜜标志性成分(图)
新疆红花特色蜂蜜 标志性成分 生物活性成
2022/3/24
2021年10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新疆红花蜂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新疆红花特色蜂蜜中含有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该发现为新疆红花蜜的开发应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刘树生教授团队发现共生细菌调控昆虫生殖新机制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刘树生 教授 共生细菌 昆虫 生殖新机制
2019/12/10
浙江大学农学院刘树生教授团队通过适度的高温和特定抗生素组合两种方法,分别选择性去除烟粉虱体内的一种次生共生菌Ca. Hamiltonella defensa后,烟粉虱所产后代的雌性比例都急剧下降,由正常的50-60%降至少于5%,且后代雌性比例的变化只与雌性亲本是否携带该共生菌相关而与雄性无关。烟粉虱是一种单双倍体昆虫,营产雄孤雌生殖,雌虫为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虫为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