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抗病虫害育种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抗病虫害育种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2.859 秒)
2024年6月9日,沈阳农业大学马跃教授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iR7125-MdARF1 module enhances the resistance of apple to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by promoting lignin synthesis in response to s...
2024年4月,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柑橘创制工程团队,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2022=8.2)发表题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weet...
2024年1月18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艳副研究员与中国农业大学徐明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IF=30.8)在线发表题为“ The ZmWAKL-ZmWIK-ZmBLK1-ZmRBOH4 module provides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to gray leaf spot in maize ”的研究论文...
2023年6月16日,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Robert A. (Bob) McIntosh教授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McIntosh教授在遗传发育所1号楼第三会议室作了题为“Some Issues in Wheat Rust Research“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澳大利亚小麦病害流行情况,结合自己在小麦锈病及持久抗病育种方面的科研实践介绍了抗病品种培育的...
2023年6月16日,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唐文帮教授领衔的“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21年影响因子:13.263,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mediated simultaneous mutation of three salicylic acid 5-hydroxylase(Os...
2023年5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棉花种质资源优异抗病基因鉴定与作用机制研究,在陆地棉中鉴定到了可以增强黄萎病抗性的亚洲棉渐渗片段,发现并解析了抗黄萎病的关键基因 GhRVD1 及其抗黄萎病的遗传基础。该研究为通过生物育种手段改良棉花抗病性提供了重要靶点,为防控棉花黄萎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朱荷琴研究员团队与石河子大学孙杰教授团队联合开展了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钙调蛋白GhCaM7能够与渗透蛋白GhOSM34相互作用,GhCaM7蛋白的乙酰化能够显著增强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为通过生物育种手段改良棉花黄萎病抗性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以“Acetylation of GhCaM7 enhances cotton resistance to ...
近日,李魏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oybean ZINC FINGER PROTEIN03 targets two SUPEROXIDE DISMUTASE1s and confers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sojae”的研究论文。
近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资源创新团队成功将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3-like(Ht3L)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体577kb区间内,该区间对大斑病抗病贡献率可达16.5%。该成果对玉米抗病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在抗病育种方面具有极大实际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进展在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6.627)上发表,论文题为“High-reso...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predatory insects provide an essential ecosystem service -- valued at b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 by suppressing pests that damage crops. A new study published in ...
为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任务“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任务的顺利实施,2019年10月16日,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济宁水稻试验基地成功举办了“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成果现场技术观摩展示会,展示了近年来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
欧盟蘑菇种植总产量约100万吨,年销售额13亿欧元,就业人员达5万人。欧盟蘑菇种植业正面临全球激烈竞争,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蘑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控制的高成本,需要花费6000万欧元购买化学杀虫剂进行疾病防治。欧洲地区蘑菇生产主要品种为白色双孢菇,主要病虫害由尖眼蕈蚊引起,而真菌感染疾病主要为4大类:黄萎菌、疣胞菌、腐霉菌和木霉菌。
英国萨里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纳米技术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出一项革命性的作物保护技术,以克服全球粮食作物的最大威胁——病虫害。 这一突破性技术发表于《自然-植物》期刊。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粘土碳粒子和核糖核酸相结合,可以压制作物内某些基因,使其保持“沉默”。研究人员开发的这款名为“生物粘土”的喷剂,证明在喷洒一次后至少可以在20天内保护作物免受病毒侵害。作物被喷洒喷剂后,会“认为”遭受了疾病或...
日本新研究发现,将一种植物激素喷洒到作物上能够驱除害虫,而另外一种植物激素则能吸引害虫。在农作物和周边植物上配合使用两者,有望不依赖化学农药来保护作物。
农作物病虫害正在以同变暖的温度相同的步伐朝着地球的两极迈进。这一发现表明,气候变化正在驱动病虫害的迁移,同时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候变化被认为将导致物种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变化,即整体远离赤道并向两极平移。生态学家已经在许多野生物种中证实了这样的一种转移,包括一些鸟类和昆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