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3654条 . 查询时间(2.998 秒)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是吉林地区唯一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玉米品种筛选及病虫害鉴定工作;同时开展玉米鲜食、高淀粉、高蛋白等特用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东华北春玉米组、吉林省区试验中晚熟耐密组预备试验、吉林省特用玉米区域鉴定试验和玉米新品种栽培新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工作。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位于永吉县江密峰的日本国立水稻实验场。1964年正式成立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1996年更名为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8人。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技师1人。主要开展粮用谷子、饲用谷草、酿用型、能源型高粱、玉米等相关种质资源引进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新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并承担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下达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工作。致力于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曾主持全国大豆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承担着国家春大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吉林省大豆筛选试验、区域试验等多项试验任务。
由辽宁省农垦局主管、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主办的《北方水稻》期刊,为全国公开发行,也是北方唯一一本专业全方位展示水稻科技的综合性期刊,创办于1971年,发行范围覆盖我国粳稻产区的大型农场、水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土肥方面科技人员及水稻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管理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发行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内蒙、浙江、新疆、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市自...
近年来,完成审定新品种5个,在审新品种4个。其中陕科2912在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荣获外观、风味、产量综合评定特等奖,以及“最佳风味奖”、“最佳品质奖”和“最佳产量奖”。另有多个已审或在审品种在陕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鲜食玉米品种筛选展示示范中表现优异,与标准对照品种相比,生育期更短或产量更高。基于黑糯玉米研制了休闲食品、饮料等绿色健康产品,包括:饼干、曲奇、蛋卷等。已申请...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一、优质鲜食及特色玉米品种选育、产品开发和产业推广。二、系列高花青素玉米品种选育、应用和产业链构建。三、富含花青素的强筋、弱筋黑小麦品种开发及应用。四、作物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针对高产、优质、抗病等重要性状形成遗传机制,开展了“西北早粳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核心种质构建”、“水稻苗期耐盐基因qSTS8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水稻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遗传图谱构建、抗病性材料培育及水稻新品种选育”、“燕麦、大豆DNA导入小麦背景遗传分析”、“小麦-黑麦草易位系鉴定及其后代灌浆和产量性状分析”、“小麦矮秆基因...
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淀粉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器官形成及抗逆代谢分子机制研究,开展了“昼夜周期调控淀粉积累起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马铃薯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完成了不同光照周期处理下马铃薯转录组测定,识别并分离了光照周期响应上游调控基因4个,揭示了其在调控生长发育和淀粉生物合成中的功能;筛选获得创新种质6份,另外,完成了4个高品质品系的种薯繁育。  
宁夏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组建于2023年6月,其前身为宁夏农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9月。1962年9月,宁夏农学院与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医学院合并成立宁夏大学,设有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1971年,宁夏大学农学系、畜牧系和林学系与宁夏农校合并,从宁夏大学迁至永宁王太堡,组建新的宁夏农学院,后独立办学30余载。2002年与宁夏大学重新合并,由原宁夏农学院的农学系、动物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相关要求,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十三五”期间新增了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这也标志着中药材产业首次进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由郭刚刚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围绕大麦青稞产业发展需求,设置6个功能研究室、22个岗位科学家、24个综合试验站。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啤酒原料种植基地之一,其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啤酒花生育后期雨水稀少,所产啤酒花色泽黄绿,香味浓郁,á-酸含量高,品质优异,霜霉病难以大面积发生,适宜啤酒花生长。河西走廊种植啤酒花已有40多年历史,种植品种主要以“青岛大花”为主,香型和高甲酸品种少,且酒花纯度差,抑制了甘肃省啤酒大麦产业发展。因此,亟需香型和高甲酸等特殊风味啤酒花种质资源及酒花纯度检测技术,积极开展啤...
负责甘肃-安徽甜叶菊联合实验室建设、运行和管理,聚焦甘肃省乃至全国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金盏花、甜叶菊、甜高粱、甜樱桃、牧草、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在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和种质资源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引进选育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资源)。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成果奖励申报,承接技术服务(咨询)和横向委托服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