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2.189 秒)
本项研究着眼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和解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抗旱、固沙植物选育技术、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植被优化配置、固阻结合的流沙固定技术、绿洲节水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等技术难题。重点解析了荒漠植物响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揭示了荒漠植物生殖生态学机制以及荒漠植物群落衰退和演替机制,确定了荒漠植物的萌发条件;构建了干旱区防沙治沙植物评价和选育指标体系;研发提出了...
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新疆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研究,课题目标和研究任务密切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整治工程需求,研究成果对加快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整治,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项目区开展了全面的野外调查、资料采集、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等工作,定期对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地下水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土...
本项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而一直是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针对我国生态交错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态区位重要,但退化严重的现象,本项目科学界定了我国生态交错带空间分布范围,完善了生态交错带评价方法:自主研发了多项生态恢复治理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大规模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生态交错带恢复治理技术水平。首次利用...
该项研究依托生态输水工程,以保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实验,选择主要建群植物的土壤种子库、地表植被与幼苗库之间的关系和互作机理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地表植被和幼苗群落的定点监测,分析不同幼苗库的来源及微生境对种子雨散布和幼苗定居的影响;利用地表残存植被对幼苗库构建的他感作用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异同特点,探讨种子库和种子雨在群落更新中的作用;通过实验...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产品生产和生命支持两方面的多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政策应用正逐渐成为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的重要途径。但生态系统特征与生态系统最终服务关联分析的缺失,使得管理者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撑科学决策。如何科学合理的测度生态系统服务,并为管理者提供可信、便于管理的决策信息是当前研究难点。 生态环境中心欧阳志云研究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红线划定等生态系...
大量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BEF)研究表明,物种丰富的森林群落通常具有更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产力。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地上植物碳储量和地下土壤有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碳库,其变化不仅受制于地上植物多样性,也与地下生物多样性相关,尤其与植物吸收与适应相关的菌根真菌的多...
植物春季物候提前是陆地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次生生长(木质部物候)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对预测植物物候的转变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春季物候提前仍存争议。不同时空尺度下全球变暖驱动的春季物候提前的各种证据暗示了这种响应可能存在温度临界点。该研究从北半球75个研究样地整合了1998-2016年间(非连续时间序列)20个针叶树种木质部细胞壁增厚开始期的大数据集,覆盖北半球(2...
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其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探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对制定草地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恢复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冠层结构是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的光和水分的分配影响生产力,还可以作为强风的物理屏障影响群落稳定性。然而,目前对于冠层结构在调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间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缺少...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厘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大小和分布对于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气反演法是基于大气CO2浓度观测与大气传输模型,并结合人为源CO2排放清单,评估陆地碳汇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标准的地面CO2观测站点较稀疏,是大气反演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瓶颈。正在蓬勃发展的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平台获得大气CO2柱浓度数据,相较于地面站点观测,卫星...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固碳增汇、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极大削弱了森林碳汇功能,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据经典生态学理论预测,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位互补效应越大,生态系统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越强。然而,关于树种多样性高的森林能否有效抵御极端气候事件冲击这一问题,过往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少数生态系统类型研究,缺乏对全球森林的整体认知。
2022年7-8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与气候变化学科组前往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开展青藏高原冰缘湿地综合科学考察。本次科考隶属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湿地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变化”专题,旨在对青藏高原地区重要湿地类型生态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和生态健康评估,并依此提出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蒋高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生态学会 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 、《生态学报》、《生命世界》、《首都食物与医药》编委。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Journal of Experi...
李凌浩,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植物所多伦恢复生态学研究站站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成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含SCI60篇),主编或者副主编的专著6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恢复与管理研究组,主要研究领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
许振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适应性,揭示了我国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高温和干旱等)的适应过程及其控制机理,发展了多因子联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适应过程模型,为预测评估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曾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2007-2009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竞争性项目资助,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黄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6年先后获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莱斯大学博士学位。1999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0至2011年初任职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1年到植物所工作。现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主编、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Agr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