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电离层物理学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6.469 秒)
电离层的等离子体密度受到等离子体产生率、等离子体复合率和输运过程的影响。一般来讲,日出之后由于光电离的作用,等离子体产生率较高,等离子体密度会逐渐增大,并在正午附近达到最大值。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观测到白天的等离子体密度耗空,一是强地磁扰动引起的电离层负相暴,二是在弱地磁活动和磁静日都有报道的等离子体密度咬食(bite-out)现象,其中前者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且覆盖范围较广(...
赤道等离子体泡是一种主要在磁赤道和低纬地区观测到的大尺度电离层F层不均匀体,一般认为,磁赤道上空电离层F层的底部扰动作为种子因素受到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调制会产生赤道等离子体泡,之后逐渐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并沿着磁力线映射到低纬地区。赤道等离子体泡一般在日落后产生,在东亚/东南亚扇区高发于太阳活动高年的春秋季,可观测范围一般局限在磁纬±20°之间。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条件满足时,也可观测到可延展到...
磁层-等离子体层-电离层的能量耦合一直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太阳风的能量、质量和动量进入磁层,增强的磁层对流电场与地球共转电场的相互作用会极大地改变等离子体层顶的形态。关于等离子体层顶受激激发表面波的可能性早在1974年就被Chen and Hasegawa用磁流体力学理论预言,但直到前年才被何飞等通过多卫星联合观测证实(He et al., 2020)。因此,等离子体层顶表面...
如今我们日益依赖导航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对这些技术应用的稳定性、精确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亟需进一步认识电离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球电离层具有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复杂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结构极大地挑战着如何精确描述电离层的状态,也对导航定位、电波通信、卫星遥感等技术具有重要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电子密度剖面等观测资料在反演过程中都假设局域水平均匀,在存在空间结构时无疑会严重影响从探测资料...
常用的第一性原理电离层热层环流模式在求解地球电离层F区主要离子成分氧离子(O+)时,需要指定上边界条件——氧离子扩散通量。然而,该扩散通量无法直接测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研究者常指定一个非常简单的经验扩散通量,即白天向上、晚上向下的固定大小的通量(如TIEGCM)。非相干散射雷达(ISR)可以通过电子密度剖面、电子和离子温度剖面来计算得到该扩散通量,且能长时间积累历史数据,是理想的研究装置。
赤道等离子体泡(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EPBs)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一种电离层等离子体的不规则现象。日落后,较低高度的E层消失,较高高度的F层因其复合率较慢而维持,从而有助于瑞利-泰勒(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发展,进而促进EPB的产生。EPB的存在会影响无线电传播、产生严重的电离层闪烁、干扰通信和导航系统。因此,对EPB发生率及其时空规律的相关研...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是在风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金属离子层。由于风剪切结构受到多种物理机制的调制,因此Es层内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不均匀结构。在之前的研究中,孙文杰等(2018, 2020, 2021,JGR)开发了从GNSS TEC数据中提取Es扰动的方法,并基于统计研究得到了大尺度(大于1...
研究高分辨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和联合时频分析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高频电离层返回散射探测的多个传播模式实测数据,对污染抑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于时频分析的方法针对多模和相位污染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均使杂波谱得到了较好的锐化,目标信号在二维时频域较清楚地显出.因此可以证明,上述两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海上低速目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电离层参数f0F2的预报是电离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选取2011年北京、长春、青岛和苏州四个常规观测站的f0F2数据,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自相关分析法和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对f0F2实施短期预报(提前1h预报),并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对三种方法预报f0F2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平静时期,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f0F2预报的均方误差为0.532MHz,相对误差8.11...
InSAR technique can measure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with the accuracy of centimeter-level or even millimeter and therefo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具有明显的“上下分层、东西分异”特征。纵向上储层可以分为3套,分别为表层(以鹰山组上段为主)、鹰山组下段和蓬莱坝组,表层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型为主,鹰山组下段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蓬莱坝组则以溶蚀孔洞型为主。平面上储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部断褶区的断裂带,储层发育,以裂缝型为主,东部断褶区的断洼区、中部...
为充分研究化学物质在电离层释放的扰动效应和后期发展效果,基于化学物质在电离层的扩散模型、化学反应和电离层扩展F的控制模型,通过电离层H2O的释放,研究电子e,H2O,O+和H2O+共4种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点源、多源和线源释放对电离层的扰动效果,比较不同高度、不同量和不同时间释放的影响结果,模拟夜间释放后期所激发的扩展F发展差异.结果表明,H2O在电离层释放后,能有效耗散背景电子形成空洞,O+和H...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DMSP F12,F13和F15卫星数据,分别对南北半球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半球上行事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特征基本一致,即高(低)太阳活动时,离子上行通量以及上行数密度较大(小),但是上行速度及上行发生率较低(高).以南半球高纬为例,计算得到离子上行通量、数密度、速度及发生率在高低太阳活动条件下的比值分别约为2.26,3.35,0.71...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s指数、Jr指数和J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s指数、Jr指数及J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
与垂直加热相比,斜向加热电离层具有灵活性高、影响范围广和便于实际操作等优势.在非偏区考虑欧姆吸收,基于电子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建电波斜向加热低电离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IRI-2007和NRLMSISE-00经验模型提供的背景参数对南京地区斜向加热低电离层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加热条件下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波加热效果随入射仰角和有效辐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