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昆虫组织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671 秒)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对于其寻找食物、 配偶、 栖息场所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异色瓢虫显现变种Harmonia axyridis ab. conspicu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1)复眼近椭圆形, 位于头部两侧, 触角窝处有缺刻, 小眼表面光滑平坦, 无角膜乳突结构。其雌、 雄成虫复眼的小眼数分别约为705和691;...
致倦库蚊主要组织结构的石蜡切片观察
致倦库蚊 石蜡切片 组织结构 解剖学HE染色
2011/12/28
【目的】蚊虫是传播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媒介害虫, 对其组织形态学的认识是开展众多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虫组织结构及形态, 为媒介蚊虫的抗药性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改进的石蜡切片法和HE染色, 结合活体内脏器官解剖及光学显微镜观察, 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对致倦库蚊组织结构做详尽展示。【结果】获得结构完整、 染...
体节形成是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体节形成的时序过程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品红染色方法研究了室内人工饲养东亚飞蝗的体节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完成受精后,细胞核开始分裂并向卵表面迁移。细胞核到达卵表面的时间有差异,卵后端的表面最先出现细胞核。卵后端腹面的细胞分裂旺盛,在此处形成胚盘...
昆虫细胞系的培养和建立技术
昆虫 细胞培养 细胞系 建立技术
2008/3/19
迄今已经报道的昆虫细胞系有800株以上。昆虫细胞系在昆虫病理学、寄生虫学、内分泌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实践经验,概括了国内外昆虫细胞系建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昆虫细胞培养的发展、昆虫细胞系建立技术、不同昆虫组织来源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和过程,以及对昆虫细胞系特征的鉴定等方面。
南美白对虾卵子发生的组织学
南美白对虾 卵子发生 组织学
2007/12/11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的卵子发生过程,根据卵细胞大小、核仁形态、卵黄粒的有无、皮质棒的出现以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南美白对虾的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并描述了各期卵细胞的形态特征.
铜负荷饲养兔肝、肾组织含铜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兔 铜负荷 动物模型
2007/12/10
探讨了新西兰兔在不同剂量铜负荷饮食时肝、肾组织含铜量和组织病理的改变.30只新西兰兔分为5组,对照组(第1组)给与正常饲料,每天每公斤体重120 g,铜负荷组(第2、3、4、5组)给予含铜的饲料,铜剂量分别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1、1、10、20mg,其余饲料用正常饲料补足.每周测体重1次,每10d抽空腹静脉血1次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铜,每半个月肝穿刺肝组织查铜一次,并做肝组织HE染...
摘要: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虽已有五种组蛋白,但以微球菌核酸酶水解却得不到规则的DNA片段。鉴于贾第虫的特殊进化地位,探讨其是否具有核小体结构,对于研究核小体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进的染色质铺展技术制备核小体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蓝氏贾第虫已有了直径约10mn的核小体结构。作者认为核小体的形成可追溯到真核生物形成的初期甚至更早,核小体的完善则在真核生物形成之后。
黑斑口虾蛄的卵巢组织学研究
黑斑口虾蛄 卵细胞 卵巢 组织学
2007/8/5
摘要:通过对黑斑口虾蛄的卵巢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卵细胞的发育分卵原细胞期(Ⅰ期)、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Ⅱ期)、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Ⅲ期)、成熟期卵细胞(Ⅳ期);在卵黄形成前期和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对应的卵巢左右两叶各有一“s”形的增殖中心。
毛脚鵟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毛脚鵟 卵巢 卵泡 组织学
2007/8/5
摘要:对3例雌性毛脚鵟的卵巢结构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制片,H.E染色。结果显示卵巢分叶呈条索状,卵泡发育中没有出现卵泡腔,卵泡细胞始终为单层,卵泡膜随卵泡发育成熟由单层转变为多层,闭锁卵泡在卵泡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都有出现。
题目: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杜建光 王群 程遐年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长翅型和短翅型纯系各龄若虫及成虫的翅芽和间接飞行肌的发育情况。发现在4龄的第8h以后间接飞行肌就开始分化,长翅型若虫的间接飞行肌正常发育而短翅型若虫间接飞行肌的发育则被抑制。在5龄初始时方可明显观察到翅芽分化,短翅型若虫前翅芽细胞增殖速度...
题目:臭蜣螂体壁的组织结构
作者:程红, 陈茂生, 孙久荣
摘要:对臭蜣螂Copris ochus Motschulsky体壁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光镜观察。用伊红和马洛赖氏三色法染色可见体壁尤其在腹壁的折叠处及膜翅壁中存在着胶原纤维。鞘翅中有内腔,具皮细胞,鞘翅背部表皮下陷形成桥墩状结构以支撑加固鞘翅腔并减轻重量。膜翅的背腹壁之间也具有内腔和皮细胞,并充满油脂腺(经分析是棕脂肪细胞腺)及其分泌物。...
摘要: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中东部地区对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的进行的广泛研究基础上,我们对该鼠的社会组织和婚配制度进行了总结。 橙腹田鼠的基本社会组织由最初的雌雄配偶或者单一的雌鼠(常为一对配偶的幸存者)与留居的后代和非亲缘成体的同居群组成。留居的后代占了原始繁殖单位之外的70%。另外,直到至少两个留居后代达到成年后,多数(80%)的非亲缘个体才加入家族群。因此,同居群的...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大鼠 模型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 肝再生 肝组织结构
2007/8/5
摘要:在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 PH)后的细胞激活(G0~G1)期(4 h)、有丝分裂高峰期(36 h)及以两者交叉方式进行连续部分肝切除(successive partial hepatectomy, SPH), 观察其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对短间隔(间隔4和/或36 h)连续部分肝切除的耐受极限取决于各次切除的肝量和间隔时间两个因素;连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