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原始宗教”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3.319 秒)
从考古资料看中国史前原始宗教向阶级宗教的转变
史前 原始宗教 转变
2009/11/11
原始宗教是指宗教的初级阶段,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自然性、平等性、全民性为特征。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斯,随着社会形态的剧烈变革,其性质、目的、作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发展为具有人为性、阶级性的阶级宗教。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
从三星堆文化看古蜀人的原始宗教观
三星堆文化 古蜀人 原始宗教观
2008/7/2
纵观三星堆出土文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星堆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抽蕾绽开的,三星堆文化源远流长,是历经若干年积淀的结果。就其中的原始宗教崇拜观念而言,它不仅包含有图腾崇拜,也存在自然崇拜和人祖先崇拜。多层次宗教信仰并存,说明三星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观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更替。当新的观念产生以后,旧观念中仍有功用的文化元素不仅保留下来,还与新观念互相渗透、交融,不断积累。三星堆宗教文化是多层次宗教文化...
古蜀时期的原始宗教与历法
古蜀 原始宗教 历法
2008/6/26
不同时期的蜀地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始宗教,而历法也随之改变,它们应该有着必然联系。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原始宗教与历法之间相互的辩证关系。古蜀地区的原始宗教意识是从月亮崇拜、太阳崇拜演变而来的,除了最初的日月崇拜只是单纯的自然崇拜外,后来都受到历法的影响与制约,因为历法是由太阴历向太阳历与阴阳合历发展的。
一、日月崇拜与图腾崇拜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曲折反映。原始宗教...
忠义传说、祭祀圈与祭祀组织———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的历史与现实
忠义传说 祭祀圈 祭祀组织
2008/3/11
温州平阳县的地方神庙“薛忠训庙”(大夫殿),奉祀宋“谏议忠训大夫”薛昌宋父子。这类传说是民间忠义英雄类传说中的一个普通类型。在当地,对这类死于非命的灵魂的祭祀,形成了固定的“祭祀圈”,和以四大基础姓为核心的祭祀组织。以血缘、地缘关系的交叉并存为突出特征的大夫殿祭祀圈的外在形态,以与大夫殿祭祀事务的责任关系为根据的祭祀组织的生成原则,是使该地区在社会秩序自我调适的方式上表现出同生共存、互相联结诸特征...
在我国当代学术语汇和日常用语中,图腾主义(一说图腾信仰)这一概念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但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之前,往往并没有事先搞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只要遇到一个族群对于某种动植物的特别喜爱并以此作为本民族的象征,就会顺手拈来地名其为图腾,从而出现了泛图腾主义的现象。本文所介绍的是法国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出版于1962的一本小书《今日的图腾主义》(Le ...
黄帝部落的图腾是什么?
2008/1/11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又云:“故黄帝为有熊。”《史记》集解引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又引黄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又,集解徐广曰:“号有熊。”班固《白虎通义·号章篇》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故黄帝部落的图腾当为“有熊”即熊。如,于乃昌、夏敏先生即说:“据考,黄帝统一中原后,召集各部落联盟,商讨部落联盟统一的图腾(即崇拜的偶...
《狼图腾》:“文化食腐者”的精神盛宴
狼图腾
2007/12/27
在当今中国的“动物庄园”里,新近增添了若干新居民。在猪马牛羊鸡鸭鹅之外,又来了几匹比较凶猛的畜生,使得这座看上去太平和谐的“动物庄园”多了几分野性的喧嚣。一本《狼图腾》的风行以及跟风的《藏獒》等等,报告了这一重要消息。
如果仅仅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看,《狼图腾》无非是一堆闪闪发光的垃圾。包裹在一大堆臃肿累赘的形容词当中,原本单调、稀薄的主题显得尤为虚弱、干瘪,以致不得不以一种更加狂躁的大喊大叫来...
华岳论坛03/06/2006
经朋友推荐看了遍小说《狼图腾》。感觉是精华和糟粕并存。作为一部小说是成功的,但小说中的宏论却存在不少谬误。
一 精华
小说看罢,最大的感受是自小就熟悉的一句话在耳边喊:
“狼来了!”
但是,这次它有了全新的含义。
小说以有趣细腻的情节,精彩地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在内蒙古游牧区插队的生活...
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
2007/11/8
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
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
苯教《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发展
苯教 大藏经
2007/2/20
在古藏文的记载中,苯教的苯(Bon)是反复念颂之义 ,指的是重复念颂各种原始苯教的咒文,这在原始信仰的各种仪式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以念颂各种咒文为主要仪式的各种原始的苯被传统被称之为世续苯教。在Bon之后加上一个Po即主人词(Bonpo 苯波) 就变成信仰和参与各种原始信仰的人。根据苯教徒的传统解释,苯教可分世续苯教(srid pa rgyud kyi bon)和雍仲苯教(g.yung d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