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伊斯兰教”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0.39 秒)
伊斯兰教的“斋月”指伊斯兰历(即“希吉拉历”)的九月(阿拉伯语叫“拉马丹月”)。在穆斯林的心目中,以及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斋月是喜庆、祥和、尊贵的月份,真主安拉就是在这个月开始把《古兰经》降示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所以伊斯兰教斋月又有“古兰经的春天”“安拉的月份”“行善的春天”等美称。
伊斯兰教认为青年男女依法结婚是一种“善功”,是“当然”的“义务”。穆斯林也认为“婚礼”是神圣和庄严的大事。伊斯兰教婚礼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双方必须是穆斯林,如有一方不是穆斯林则必须改宗(无论男女)等。在结婚仪式上,由教长或阿訇证婚,并诵念经文。在征得新郎和新娘及新娘家长的同意后,教长或阿訇写出结婚证书,名曰“依札布”,对婚姻予以确认。
上海伊斯兰教现有7坊清真寺和1处固定处所,19名阿訇。我市16个区有相当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9.9437万人,经常在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约1万余人。
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是爱国爱教的群众性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穆斯林的桥梁和纽带,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地方伊协之一,会址设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
黄家障清真寺原名洗马港清真寺,始建于明宪宗年间(1467年),坐落在刘家湖,有两进六大间木瓦屋。原清真寺占地面积2156平方米,建筑面积487平方米,有田产76亩作为自养事业。
《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
从明末至清末,中国伊斯兰教界发起了一场以译撰为特点,以会通儒家与伊斯兰教为内容的自觉文化活动,期间涌现了许多思想家,而王岱舆、刘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岱舆首开了会通活动,而刘智则将会通活动推向了最高潮,他们的著作,无论在会通立场、会通方法、乃至理论体系构建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同时代乃至后代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坚(1906年-1978年),字子实,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翻译了《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阿拉伯世界,为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达浦生(1874年-1965年),著名经学家,爱国宗教领袖。抗战期间,他为国奔走呼号、鞠躬尽瘁,被誉为“中国四大抗战阿訇”之一。他的一生为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培养高层次爱国宗教人才、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外的媒体和许多学者把目光过分集中在伊斯兰世界热热闹闹的表象(各种热点如政治事件、爆炸、纷争、战乱等)上,以吸引眼球,这些表象充塞着人们的耳目,遮蔽着伊斯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忽略了隐藏在这些表象后面的深层次的问题。
本书宗旨是为读者呈现出伊斯兰文明是什么、经历哪些历史阶段、取得过哪些辉煌成就,同时揭示出伊斯兰文明为什么,如何解决文明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本书提出伊斯兰文明属于典型的“中间型文明”,特点为崇尚中道、善于沟通,在人格上以贸易型中间人与技术型中间人为代表,伊斯兰文明的核心动力来自普世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