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物理学 >>> 理论天体物理学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 高能天体物理学 实测天体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天体物理学相关记录2715条 . 查询时间(1.437 秒)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挑战了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的经典理论,刷新了人...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利用LAMOST DR8中分辨率数据,在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对886颗早型星的双星比例、质量比分布和周期分布的分析研究,该工作给出了早型星双星比例与有效温度、金属丰度和投影自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早型星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统计学参考。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与天体物理学》(2022,Astronomy Astroph...
近日,由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澳大利亚斯温伯恩理工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海量光谱以及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的高精度自行数据,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约为5500亿倍太阳质量。该结果相比国际其它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约1万亿倍太阳质量)缩小了近一半,精度提高了近一倍。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20...
月球玄武岩是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火山喷发至月表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这为认识月幔物质组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阿波罗和月球号返回的月球样品表明月海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成分变化。根据TiO2含量,将玄武岩划分为三种类型:超低钛(< 1wt.%),低钛(1-6 wt.%)和高钛(>6 wt.%)。不同类型的玄武岩对于我们认识/限定月幔的物质组成和过程起到不同的作用。我国嫦娥五号任务顺利返回了目前最年轻...
近日,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该研究澄清了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对于理解宇宙超铁元素的起源及丰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于2022年9月23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月球代表的是一类无气体天体。早期研究认为,月球的空间环境相对简单,来自太阳的太阳风可毫无障碍地轰击向阳面月表,并在背阳面留下一个低密度、低压强的月球尾迹。然而,最近探测结果表明,月球虽无全球性的偶极场,但有广泛分布的月壳剩磁,称磁异常。一些磁异常的强度可达上百nT,可造成太阳风减速和偏转,从而降低达到月面的太阳风通量,换句话说,就是保护了月面。这种磁场保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地球磁层,且尺度小,称...
近日,国家天文台陈静博士、罗阿理研究员、李荫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利用LAMOST DR9中分辨光谱数据发现了606颗特殊演化阶段的S型恒星,这是自1984年以来一次性搜寻S型恒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已发现的S型恒星约有1000余颗,该工作极大地扩充了S型恒星的样本,这为进一步研究恒星的演化以及慢中子俘获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资源。这也体现了LAMOST大样本光谱数据在证认特殊天体方面的优势。该成...
自1967年第一次发现脉冲星后的仅仅三年,就有天文学家发现脉冲星的平均自行速度很高,随着脉冲星观测不断增多,现发现有不少脉冲星的速度甚至超过1000km/s,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这些超高速脉冲星的起源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目前提出的超新星前身星内部对流不稳定、磁偶极偏心辐射、中微子-核子散射及中微子振荡等模型仍存在一些困难。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四川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者成功研制了高效率低本底的中子探测阵列,为在锦屏深地实验室进行的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高性能的探测器系统。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的中外合作团队通过分析黑洞X射线双星Swift J1753.5-0127在12年长期爆发期间的多波段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系统中的紫外/光学(UV/OPT)辐射机制,发现在爆发过程中,UV/OPT辐射可能是由外吸积盘的粘滞加热过程主导。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毕少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悉尼大学李亚光博士利用美国Kepler星震学数据,并结合LAMOST和APOGEE的光谱数据,首次发现了双星系统中部分物质已被转移的红巨星,它们比普通红巨星质量显著偏小。这一发现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从观测角度首次获取了质量偏小的红巨星,为研究双星性质及恒星演化等课题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上。
传统研究表明,长时标和短时标的伽玛射线暴分别来自大质量恒星的坍缩和双致密星的并合,但这一认识被一些观测事实所打破。2021年12月27日,空间高能卫星Swift和Fermi探测到一个近距离、长时标的伽玛暴(命名为GRB 211227A),广西大学天体物理团队利用LCOGT望远镜,联合西班牙BOOTES望远镜和云南丽江2.4米望远镜对其进行了后随跟踪观测,发现GRB 211227A爆发的位置离宿主星...
北京时间3月24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向茂盛博士和Hans-Walter Rix教授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空局天体测量卫星盖亚望远镜(Gaia)的巡天观测数据,研究人员获取了迄今最精确的大样本恒星年龄信息,按照时间序列清晰还原了银河系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形成演化图像,改写...
《Protostars and Planets》是天体物理领域恒星和行星成方向的权威著作。该书每七年再版一次,邀请前沿专家学者总结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被同行视为教科书级的必读著作。该书第七版将于2022年出版。浙江大学刘倍贝研究员作为共同作者撰写了书中行星形成的综述章节“Planet Formation Theory in the Era of ALMA and Kepler: from Pe...
近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NicolasMartin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银河系内发现了一个金属元素含量(金属丰度)极低的星流,其金属含量仅为太阳的2500分之一,它是迄今发现的金属丰度最低的球状星团瓦解留下的遗迹,该项工作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盖亚卫星(Gaia)、夏威夷的加法夏望远镜(CFHT)、双子座北望远镜(Gemini Nort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