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应用语言学 鲁迅”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39 秒)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投票结果公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西班牙语专业路燕萍博士的译作《火的记忆I:创世纪》(作家出版社,2014年)荣膺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这是西葡语系自赵振江教授于2014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翻译奖之后,又一次获得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和中国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心焰传灯”,鲁迅文学翻译奖见证了北大西语人在学术上的坚守与传承,见证了他们对于西班牙语文学翻译传播的...

2018年8月11日下午,中国作协在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公布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811/c405052-30223158.html)。我校李永毅教授的《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详注本》获得文学翻译奖,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三个鲁迅文学奖和第一个鲁奖翻译奖,该书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鲁奖的拉丁语译著。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大学语文课件 鲁迅与《呐喊》和《彷徨》(2)。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大学语文课件 鲁迅与《呐喊》和《彷徨》(1)。
近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公布。我校王家湘教授译著《有色人民——回忆录》、韩瑞祥教授译著《上海,远在何方?》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这是继西葡语系董燕生教授凭借译著《堂吉诃德》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彩虹奖”之后,我校教师再次获得该奖项。
五四时期的鲁迅翻译文学与国民身份建构
《一个青年的梦》 《“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 国民文化身份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2015/7/27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时期,鲁迅既拥抱现代性,又反思现代性,从而产生了人类主义理想以及深刻的孤独与困惑情结。这两种体验成为他独特的个人话语,展现于五四时期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与《“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之中。本文关注这两部译作中的翻译选材与翻译策略,揭示译者在社会转型时期为建构国民文化身份所做出的努力。研究表明,两部译作在选材与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上都展开了积极的尝试,而《“察拉图斯忒拉”...
关于鲁迅著作的英文译本
鲁迅著作 英文译本
2017/8/23
近年出版的《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中有“纪念附册”,其中“鲁迅著作的外国译本”(按国家分类,按出版年代编排)下“英译本”列出一种:
《无声的中国——鲁迅作品选》(英文本)英国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戴乃迭译。32开平装本。封面上有毛泽东录鲁迅《戌年初夏偶作》手迹。正文前译者写了一篇序言,详细介绍鲁迅生平及作品。本书虽以鲁迅《三闲集》中一篇杂文《无声的中国》为书...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小说《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翻译《默》、《死魂灵》等。他一生翻译了近200多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被称为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翻译作品将一种新文学理念带入中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鲁迅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是...
存洋气与求易解 —— 鲁迅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翻译观 异化 归化 鲁迅
2009/10/30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就他所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翻译法有机结合观展开论述,以期推动当代翻译研究的发展。
谈谈壮族地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个问题
教学 壮族地区
2008/3/26
鲁迅的作品在中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几十年来,他的小说、叙事散文和杂文都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国内外读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然而,由于鲁迅作品产生的年代与现在不同,当时的白话文与现在的规范汉语也有不少差距,因此,在教学中碰到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系到语言的规范问题。尤其是壮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