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物理学 nature”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室温磷光(RTP)是一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相关材料在撤去激发光源后,可以持续数秒到几小时的长寿命发射。由于其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长发光寿命等特性,RTP材料在信息加密、生物成像、化学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广泛应用的荧光标签相比,RTP材料还具有额外的时间维度和更为丰富的光学可调性,因而在多级信息编码中展现出更高的隐蔽性和难以复制性,更适用于高等级的信息加密与防伪。近十年来,RTP领域得到...
清华大学物理系周树云及合作者在《Nature Reviews Physics》上发表量子材料光诱导新奇物理效应综述文章(图)
脉冲激光激发 量子材料光诱导 瞬态电子结构 弗洛凯工程
2022/4/22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秀妍副教授在知名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图)
李秀妍 副教授 Nature Communications 晶体管 类负电容效应
2020/5/2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刘景全团队李秀妍副教授与日本东京大学Akira Toriumi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tepwise internal potential jumps caused by multiple-domain polarization flips in metal/ferroelectric...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基于分形结构的高效率全电容型TENG电源管理方案(图)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胡陈果 教授 分形结构 高效率 全电容型 TENG电源 管理方案
2020/4/26
近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科研团队和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团队合作研究论文“Switched-capacitor-convertors d on fractal design for output power management of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基于分形结构的高效率全电容型TENG电源管理方案)以重庆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引进人才Srinivas Gadipelli研究员与合作者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图)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Srinivas Gadipelli 研究员 超级电容器技术
2020/4/21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引进人才Srinivas Gadipelli研究员在超级电容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Energy(IF:54)上发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报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李源研究组与合作者关于电荷密度波序的高精度实验探测(图)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李源 电荷密度波序 高精度 实验探测
2020/3/3
电荷密度波是电子自组织形成新的电荷空间周期性结构的现象。电荷密度波及有关现象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被长期研究的问题。近年来,由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被发现了普遍存在的电荷有序实验现象,电荷密度波序重新受到关注。与传统认知中的电荷密度波序不同,铜基材料中观察到的电荷序通常是短程的,且与纳米尺度的无序现象共存。因此,揭示无序在电荷密度波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理解电荷有序的普遍规律非常重要。然而,即使...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王剑威研究员与意大利罗马大学Fabio Sciarrino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Anthony Laing和Mark Thompson教授,受邀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撰写综述文章,介绍“集成光量子技术”这一新兴领域的基本科学原理和前沿进展。量子技术利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通过操控光或物质的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内禀属性,其...
2019年9月6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谢燕武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田鹤课题组、张泽院士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Harold Hwang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termination-insensitive and robust electron gas at the heterointerface of two complex oxides”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图)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胡陈果 教授 课题组 Nature Communications 电荷激励 摩擦 纳米发电机
2019/4/18
2019年3月29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科研团队和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团队合作研究论文“Integrated charge excitati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完整的电荷激励摩擦纳米发电机)以重庆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在Nature 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重庆大学刘文林博士为第一作者,重庆...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构建性能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器件。他们和合作者发展了国际上单分子电子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向,开发了碳基单分子器件的研究平台:利用电子束曝光和氧等离子体刻蚀等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边缘羧基修饰的两代碳基纳米间隙点电极,通过与末端为氨基的分子发生反应,形成酰胺共价键为接触界面的“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异质结,解决了器件稳定性差、制备困难的核心问题(Scien...
2019年1月21日,《Nature Physics》在线发表了电子信息学院倪彬彬课题组在地球辐射带波粒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了一种“反转”型辐射带电子能谱分布新现象,合理解释了等离子体层嘶声是产生该反转型能谱的主要原因,从而推动了对辐射带动力学过程与空间波粒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全面认知。论文题为“Plasmaspheric hiss waves generate a reve...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IF=26.2)发表了我校物理与电子学院刘敏教授研究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刚教授团队合作,关于高效二氧化碳还原到多碳产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Dopant-induced electron localization drives CO2reduction to C2hydroc...
最近,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施毅教授课题组在二维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论文“Towards intrinsic charge transport in monolayer MoS2 by defect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 5, 5290 (2014))和“Two-dimensional qua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