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模式”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1.369 秒)
紫金山天文台等共同发现高红移极端星暴星系中的旋转盘结构和长期演化模式(图)
星系 结构 演化
2024/7/2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所(MPE)、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宇宙一百亿年前的一个“超-极亮红外星系”(或“超亮红外星系”,hyper-luminous infrared galaxy,HyLIRG)进行了从近红外到亚毫米波的详细观测研究,发现该星系中的旋转盘结构和长期演化模式,挑战了以往对星暴起源的认知。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7月15日以“Detaile...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揭秘超弥散星系的“淬灭”模式(图)
星系 分析 空间
2024/8/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前沿场(HST Frontier Fields,缩写HFF)项目—星系团场的HST高分辨率多波段图像数据,准确证认出一批红移z=0.30-0.55的超弥散星系(Ultra-Diffuse Galaxy,缩写UDG)。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这些遥远UDG的径向颜色轮廓特征并与近邻后发(Coma)星系团中UDG的性质进行...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白矮星p模式震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云南天文台 白矮星p模式震动 天体物理
2023/2/18
2023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可能存在p模式震动的极小质量白矮星(extremely low-mass white dwarf)进行了研究,不但实现了对白矮星内部元素丰度轮廓的探测,而且对p模式震动的实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以Asteroseismology of the Pulsating Extremely Low-mass White Dwa...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在白矮星p模式震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云南天文台 白矮星 震动 天体物理
2023/5/14
2023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苏杰和李焱研究员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可能存在p模式震动的极小质量白矮星(extremely low-mass white dwarf)进行了研究,不但实现了对白矮星内部元素丰度轮廓的探测,而且对p模式震动的实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成果以题为 “Asteroseismology of the Pulsating Extremely ...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在白矮星p模式震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白矮星 天体物理 恒星
2023/7/2
2023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苏杰和李焱研究员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可能存在p模式震动的极小质量白矮星(extremely low-mass white dwarf)进行了研究,不但实现了对白矮星内部元素丰度轮廓的探测,而且对p模式震动的实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成果以题为 “Asteroseismology of the Pulsating Extremely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揭示掠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五种模式(图)
小行星 撞击 地球 五种模式
2021/9/24
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通常只考虑两种主要模式,即空爆和撞击地表。空爆使得小行星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可能带来大规模冲击波损伤。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角度最可能分布在45°左右,同时存在一部分以小角度(<10°)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通常称为掠地小行星(Earth-grazing asteroid)。
脉冲星是高度磁化的旋转中子星,发出电磁辐射束。辐射时标范围分布广泛,从极短的爆发(如巨脉冲)到长期的轮廓变化。在某些情况下,脉冲轮廓会在两个或多个准稳定辐射模式之间切换,这种现象称为模式变换。脉冲星PSR J1326-6700是一颗强射电脉冲星,表现出脉冲缺失、模式变换和偶然的子脉冲漂移三种脉冲调制现象。以前的观测表明,它表现出正常和反常两种辐射模式,且脉冲轮廓截然不同。在反常模式下,轮廓的中心成...
“中国天眼”捕获三例新快速射电暴——首次发现脉冲星一噪声模式
中国天眼 新快速射电暴 脉冲星 噪声模式
2021/2/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有两项新发现,包括捕获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FRB)和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一种名为jitter的计时噪声模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说,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其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
FAST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的jitter模式(图)
FAST 望远镜 毫秒脉冲星 jitter模式
2021/3/3
利用脉冲星计时阵探测纳赫兹引力波是目前天文学领域的热点前沿,理解其中的计时噪声并且提高计时精度会极大提高探测纳赫兹引力波的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冯毅及其导师李菂研究员和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George Hobbs博士领导的团队,利用FAST发现了脉冲星计时阵中的毫秒脉冲星J1022+1001的jitter噪声(计时噪声的一种)模式,是利用FAST更好理解毫秒脉冲...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史全岐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发现月球暴露于太阳辐射的新模式(图)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史全岐 月球 太阳辐射 新模式 Space Physics
2020/7/12
近日,山东大学“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团队成员,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史全岐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单位科研人员,发现月球在满月期间可能脱离地球磁场的保护,暴露于高能太阳粒子的辐射风险之中。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业内权威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上。论文第一作者是学校首批“学科交叉导师创新团队”博士生专项计...
脉冲星平均脉冲轮廓的形状通常十分稳定,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然而,有些脉冲星在很宽的时标范围内表现出了射电辐射的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按照其发生时标从短到长包括:巨脉冲、微结构、脉冲消零、模式变换、间歇脉冲星等。脉冲星射电辐射不稳定性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随机行为,在时间上没有周期性,但研究发现有少数现象的发生在时间上是有周期性的,例如子脉冲漂移和周期性脉冲消零。近年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周期性现象——脉...
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可对人类的航天、通信、导航等带来诸多影响。其实,在地球上也存在着一种“太阳耀斑”,它给人类制造麻烦的本领,可一点不亚于天上的那个大火球。
脉冲星PSR B2035+36的周期跃变和辐射模式变换研究获进展(图)
脉冲星 PSR B2035+36 周期跃变 辐射模式变换
2018/11/28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利用南山观测站25米射电望远镜对PSR B2035+36的到达时间观测数据分析发现,PSR B2035 +36在MJD 52950发生了一次比较小的跃变,但是跃变的自转减慢率相对较大;不同寻常的是跃变后的自转减慢率演化趋势与正常跃变的相反,导致跃变后的平均自转减慢率比跃变前增大了9.6%。更有趣的是辐射模式伴随跃变发生变化:跃变后脉冲轮廓变窄;且跃变后有两种稳定积分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