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转录2”相关记录767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所科研团队系统阐述古细菌转录后调控机制(图)
系统'细菌 基因
2025/4/7
2025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东秀珠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archaea”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古菌转录后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其在基因表达调控、环境适应及进化关联中的核心作用,为全面理解三域生命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涛研究员与高福院士团队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A virus NS2 protein acts on vRNA-resident polymerase to drive the transcription to replication switch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NS2蛋...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揭示转录因子局部或远程互作的新模式(图)
细胞 损伤 基因
2025/3/2
由架构型(architectural)或组织特异型(tissue-specific)转录因子介导的顺式调控元件之间的染色质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许多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如转录、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等。目前,基于邻近连接的Hi-C及各种衍生方法是研究染色质相互作用的主流手段。但是这些方法通常使用与染色质相互作用本身功能无关的工具酶对基因组进行片段化,这限制了从获得的各类Hi-C数据中准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空间转录组学测序方面取得进展(图)
空间 基因 胚胎发育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7806)等资助下,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团队在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与应用上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解码测序提高空间转录组测序的转录本捕获效率(Decoder-seq enhances mRNA capture efficiency in spatial RNA sequencing)”为题,发表在《自然226;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作科所揭示GmMYB77转录因子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图)
分子机制 植物 基因
2024/12/15
2024年12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在大豆中鉴定出一个调控籽粒异黄酮积累的关键基因 GmMYB77 ,阐明了该基因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转录天然复合物的结构与调节机制(图)
病毒 天然复合物 结构 基因
2024/12/8
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约有20%的基因编码蛋白参与病毒mRNA的转录和修饰。这种独特的转录机制使ASFV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独立进行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由于缺乏天然RNA聚合酶复合物机器的结构学信息,ASFV转录的具体生物过程、组装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华南植物园揭示转录因子相分离精确调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图)
分离 植物 分子机制
2024/12/25
相分离作为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形成无膜结构,在生物体的发育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植物光周期调控因子CONSTANS (CO)蛋白能够与核转录因子NF-YB2和NF-YC9互作,共同激活开花关键基因FLOWERING LOCUS T (FT)的表达,进而促进植物成花转换。而相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以及具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约有20%的基因编码蛋白参与病毒mRNA的转录和修饰,这种独特的转录机制使ASFV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独立进行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由于缺乏天然RNA聚合酶复合物机器的结构学信息,ASFV转录的具体生物过程、组装和调控机制一直尚未清楚。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人类背根神经节发育转录调控机制并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图)
背根神经节 发育 器官 干细胞
2024/11/19
背根神经节(DRG)作为感觉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地,承担着将感觉信号从外周传入中枢的重要功能。神经嵴细胞(NCC)可分化为DRG中的多种感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这一过程需要特异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调控。当前,关于DRG发育和细胞类型及功能的研究聚焦于小鼠模型,但人类感觉神经元在亚型和功能基因表达上与小鼠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关于人类DRG发育的特点和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有待研究。同时,类器官培养...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江风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Immun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HMGBa-HSP70-ATF4-b Axis Restrict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in Crayfish”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高迁移率族蛋白a协同热休克蛋白70介导激活转录因子4β(ATF4β)活化,参与宿主抵御囊膜病毒感染的...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从明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龙江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题为“Architecture of the spinach plastid-encoded RNA polymer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菠菜叶绿体RNA聚合酶PEP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的亚基组成、特殊功能和功...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揭示纤维小体转录调控的一种新方式(图)
纤维 细菌 蛋白
2024/12/20
纤维小体是由细菌分泌的一种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多酶复合体,它们的表达受到底物偶联的调控,理解其调控机制对于产纤维小体菌株的改造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青岛能源所先进生物炼制与合成研究组在溶纤维假拟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识别多种底物类型和调控纤维小体脚架蛋白功能的独特调控因子,扩展了纤维小体底物偶联转录调控的经典模型。该成果2024年11月7日发表于国际期刊Protein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等开发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空间转录组精细分辨率细胞注释算法(图)
基因 模型 空间 细胞
2024/11/7
细胞在组织和器官内的空间位置与其功能相关。新兴的空间转录组技术能够在组织中原位捕获转录信息,为解析基因表达谱从而解码细胞空间分布、破译组织的空间结构、探讨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TaWRKY24转录因子调控小麦抗茎基腐病的分子机制(图)
分子机制 基因 酶活性
2024/11/23
2024年1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TaWRKY24调控小麦抗茎基腐病的分子机制,为解析小麦抗病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