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撰写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2024年7月14日,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陆发隆研究组撰写的题为“Beyond simple tails: poly(A) tail-mediated RNA epigenetic regulation”的综述论文(DOI:10.1016/j.tibs.2024.06.013)。该论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RNA po...
2024年1月26日,栾军波教授受邀作为唯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昆虫学顶尖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影响因子23.8)上发表了题为“Insect bacteriocytes: adapt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昆虫含菌细胞的适应、发育和进化)”的综述性文章。
2024年1月26日,栾军波教授受邀作为唯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昆虫学顶尖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影响因子23.8)上发表了题为“Insect bacteriocytes:adaptation,development,and evolution(昆虫含菌细胞的适应、发育和进化)”的综述性文章。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并伴随着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衰老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它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途径的改变,会受到各种应激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机体的应激抵抗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对氧化应激、基因毒性应激等的应答会与自身的表观基因组发生动态互作,作为衰老调控分子网络...
2023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应邀及其合作者受邀在New Phytologist撰写题为“Microbe-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nitrogen and phosphate acquisition and regulation in plants”的Tansley review综述论文,系统总结和比较了植物直接营养吸收与和有益微...
鞘脂(sphingolipids)是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一大类脂质。它们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之一,也是调控细胞内稳态所必需的信号分子。2023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鞘脂及鞘脂代谢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鞘脂代谢靶向开发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药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一些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固氮把氮气转化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生物固氮可分为三类: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固氮效率最高的类型。根据固氮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蓝细菌共生固氮、放线菌共生固氮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一些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固氮把氮气转化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生物固氮可分为三类: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固氮效率最高的类型。根据固氮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蓝细菌共生固氮、放线菌共生固氮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的轻微扰动往往会导致寿命的延长,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促使研究人员对线粒体应激如何调控衰老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而线虫因其易于饲养、寿命短、遗传背景清晰、遗传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了研究线粒体应激和衰老的极佳模型。2023年2月28日,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烨研究组受邀在Semina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
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建立多种多样的互作关系,其中,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能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尤其是磷和氮的吸收;作为交换,植物将其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源提供给菌根真菌。宿主植物与菌根真菌之间的营养交换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土壤进程、碳循环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对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菌根共生信号识别、转导和营养交换与调控方...
作为细胞代谢网络的中心,线粒体的功能与衰老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当线粒体受到胁迫时,细胞会自主激活胁迫响应来维持线粒体内稳态,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遭受胁迫的组织或细胞中,线粒体胁迫响应也可以通过一种非自主的方式被激活,这种非自主线粒体胁迫响应是由一类称为mitokine的分泌因子介导的。由于其在改善人类代谢健康方面的潜力,科学家们围绕mitokine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2022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研究团队在Lif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n-periphery mitochondrial stress communic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s”的综述论文(DOI:10.1093/lifemedi/lnac051)。该文章围绕跨组织线粒体信号交流的分子机制,聚焦在衰老、疾病等压力情况...
2022年10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李志强教授牵头负责,联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50多位著名专家和主任组建专家组撰写《孕产妇红细胞特殊血型抗原-抗体监测与输血管理专家共识》,已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正式见刊发表。
神经系统的结构为其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神经系统最初起源于神经干细胞池,在一系列时空(spatio-temporal)编码因子的调控下,产生了高度多样化的神经元,随后是未成熟神经元的迁移定居,而神经元与神经元、神经元与靶组织间的精密连接更标志着神经系统的高度完善。因此,在人类探究大脑奥秘的过程中,揭开哺乳动物脑神经元多样性的起源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记录了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血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鉴于COVID-19大流行的规模,可以预见,数量惊人的COVID-19幸存者可能会面临感染导致的终生神经精神疾病后遗症。冠状病毒对大脑的攻击是多方面的,因此,研究SARS-COV-2感染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分子机制及愈后康复非常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