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土壤学 13C”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亚热带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有机碳δ13C特征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碳同位素 周转
2020/12/2
为探究亚热带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草地、马尾松林和木荷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被和土壤有机碳的δ13C,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草地植被以C4植物为主,退化草地转变为马尾松林和木荷林后,植被类型以C3植物为主。2种林分从凋落物δ13C到表层土壤有机碳δ13C增加幅度超出了正常的增加范围,显示两个林地有机碳来源为原有草地和当前恢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利用土壤团聚体中C含量、δ13C同位素值及酶活性研究造林地C固持能力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土壤 团聚体 C含量 δ13C同位素值 酶活性 造林地 C固持能力
2018/6/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态学学科组博士后冯娇在研究员程晓莉的指导下,以丹江口库区造林地(灌丛、森林)、裸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团聚体中C含量、δ13C同位素以及C相关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显著增加了土壤原土中β-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以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此外,造林显著增加了原土及土壤团聚体中SOC的含量。总体上,在造林土壤中> 2000 μm大团聚体中的水解酶活性...
团粒结构是肥沃土壤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重要胶结剂。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一直为土壤学研究热点。团聚体形成稳定与有机质周转密切相关,目前已形成共识认为团聚体物理保护是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关键机制。但是我们不知道有机质腐解过程中团聚体是由哪些小团聚体形成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大团聚体又破碎成哪些小团聚体,也不清楚有机质如何进入团聚体。其关键原因是缺乏类似于13C/14C示踪有机质...
团粒结构是肥沃土壤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重要胶结剂。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一直为土壤学研究热点。团聚体形成稳定与有机质周转密切相关,目前已形成共识认为团聚体物理保护是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关键机制。但是我们不知道有机质腐解过程中团聚体是由哪些小团聚体形成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大团聚体又破碎成哪些小团聚体,也不清楚有机质如何进入团聚体。其关键原因是我们缺乏类似于13C/14C示踪有...
基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与地膜覆盖处理,采用原位13CO2脉冲标记的方法示踪了13C在玉米-土壤系统中的转移与分配,探讨了施肥与地膜覆盖对玉米光合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土壤系统光合固定碳转移较快,且分配差异较大,其δ13C值在标记1 d表现为茎叶>根>根际土壤>土体,且同一施肥处理下传统栽培高于覆膜栽培。标记15 d玉米植株和根际土壤δ13C值降低,而土体δ13C值却...
【目的】研究连作玉米农田长期施用有机肥(猪粪)对黑土胡敏素(HM)结构特征的影响,比较不同施肥量和施肥年限间的差异,为阐明HM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0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采集定位12年和25年的3个试验处理(①不施肥CK;②施低量有机肥,施猪粪30 t?hm-2?a-1;③施高量有机肥,施猪粪60 t?hm-2?a-1)土样,在Na...
用δ13C方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老化与更新
δ13C方法 更新 土壤 有机质老化
2008/7/15
《用δ13C方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老化与更新》项目以培养实验和动态研究为主,在非标记方法和δ13C方法以及土壤和去有机质残土模拟试验相互验证的基础上,根据HA/FA比值的变化确定HA、FA形成的时间顺序和更新速度。同时运用KMnO_4方法和Kumada方法确定HA、FA形成转化过程中氧化稳定性和Δlogk、RF的动态变化规律。首次用δ13C方法研究短期(几个月~几年)培养条件下植物物料的分解过程。首...
根据鼎湖山若干海拔部位土壤剖面薄层取样样品有机质含量、14C测年及δ13C结果,研究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深度特征受控于剖面发育进程,与有机质组成及其分解过程密切相关.植被枯落物成为表土层有机质以及表土层被埋藏后的有机质更新过程,均存在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有机质δ13C显著增大.相对于地表植被枯落物δ13C,表土层有机质δ13C增幅取决于表土有机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