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学 模式”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2.437 秒)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专利:一种栀子大田扦插育苗模式
湖南省林科院 栀子大田 扦插育苗模式
2024/6/21
上海探索“古典园林+”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上海 古典园林+ 非遗保护模式
2024/9/10
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2024年6月5日精彩上演。音乐会以上海古猗园内假山和建筑为舞台背景,将江南丝竹的雅韵与古典园林的雅致景色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森林GEP+绿色共富项目”模式获得浙江农林大学十佳社会服务案例(图)
王懿祥教授 森林GEP 绿色共富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 十佳 社会服务案例
2024/3/4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森林GEP+绿色共富项目”模式获得浙江农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优秀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重庆林投百竹园创新模式以竹兴农(图)
重庆 百竹园 创新模式 以竹兴农
2025/1/20
近日,由中国林业集团重庆林投公司建设的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百竹园项目竣工开放,以竹兴农,积极探索“储备林+笋竹”“公司+村集体”模式。
珍贵树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生态经营模式及技术
珍贵树种 人工林 林下植物 生态经营模式
2023/11/18
近些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为了改善珍贵树种的经营状态,维护土壤肥力,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同时,因珍贵树种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种植经济植物可以短养长,增加林农收益。林下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即满足了降香黄檀人工林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又能为降香黄檀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本项目在江苏泗阳县分别营建杨树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区和林苗一体化示范区50亩和200亩,在溧阳天目湖镇营建林茶间作示范区50亩;与单林相比,林下种植中草药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林苗一体化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林茶间作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项目发表论文5篇,撰写编著1部;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105人次。
研究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树种呈现一致的年内生长动态和气候响应模式(图)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年内生长动态 气候响应模式
2023/10/16
微生物组与林木生长适应性研究组探索“以菌养苗”、“以菌养药”新模式(图)
以菌养苗 以菌养药 荷伯生氏斜盖伞 有机氮
2023/2/1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研究团队探索“以菌养苗”、“以菌养药”新模式(图)
以菌养苗 菌养药 林业微生物
2022/12/13
2022年11月29日,亚林所林业微生物团队在Cell旗下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目为“A facultative 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 is triggered by organic nitrogen”的论文,揭示了树木-真菌共生的维持和打破机制,为“适地适树适菌适肥”的“以菌养苗”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阐述N沉降...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2022年3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天候多模式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与火灾早期精准探测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范维澄院士、副组长张来斌院士,责任专家陆强高级工程师、翁文国教授,技术专家申旭辉研究员、程桦教授、房世波研究员、常禹研究员、单延龙教授、史聪灵研究员,财务专家黄素芳总会计师,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王顺兵、应急管理部科技...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水分利用模式取得新进展(图)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植物水分利用模式 植物水分
20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