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培育学 >>> 竹类研究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森林培育学 模式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984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栀子大田扦插育苗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栀子大田扦插育苗模式既能缩短栀子扦插苗生根周期,促进苗木生长,又能实现一次性覆膜直到苗木根系发育成熟,减少了栀子扦插育苗的繁琐程序,同时也降低了育苗成本,是栀子规模化扦插育苗的理想模式
近日,由中国林业集团重庆林投公司建设的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百竹园项目竣工开放,以竹兴农,积极探索“储备林+笋竹”“公司+村集体”模式
近些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为了改善珍贵树种的经营状态,维护土壤肥力,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同时,因珍贵树种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种植经济植物可以短养长,增加林农收益。林下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即满足了降香黄檀人工林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又能为降香黄檀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本项目在江苏泗阳县分别营建杨树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区和林苗一体化示范区50亩和200亩,在溧阳天目湖镇营建林茶间作示范区50亩;与单林相比,林下种植中草药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林苗一体化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林茶间作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项目发表论文5篇,撰写编著1部;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105人次。
以解决技术供求矛盾为前提,把政府各级部门、科研机构、竹农、竹加工企业之间存在一种“断层”关系“接续”起来,提出了“接续”方法,即竹农参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实施和运用。在本文中,提出了竹农参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要求、参与效果的指标、参与模式的基本思路、基本运行机制和主要特色。
 该课题针对中山陵风景名胜区森林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威协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严重影响森林、人文景观和南京名城形象的现状,及旅客对增加冬季森林绿景的特殊需求,以景观生态学与植物群落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林下补阔技术”,选择适应性较强的香樟、苦槠、石楠、大叶女贞、海桐、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木荷等常绿阔叶树进行复层混交,形成生态系统较稳定的含常绿成份的落叶杂阔混交林群落,增加树种多样性,显著改善风景区森林...
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沙土条件下建成的。樟子松固沙林发挥了显著的小气候效益和改良土壤作用。它降低了温差变幅,提高了空气湿度,增加了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20-30年生林分乔木层的生物产量达2.7-3.4 t/hm2·a。它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为国内外专家以及三北地区林业工作者所确认。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已经在三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章古台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存在着密度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